——记“全国森林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曾广勇同志
群山披绿,大地锦绣,秦巴山区焕发青春风采;心怀赤诚,满腔热血,无悔青春折射警徽光芒。从警二十多年,他乐做人民卫士,以辛劳和汗水收获了一项项骄人业绩,1996年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殊荣;2003年转任森警后,他甘当护绿使者,以爱心和责任护卫着林海,把青春奉献给竹山的山山水,今年10月中旬又被评为“全国森林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这位功臣就是竹山县森林公安分局局长曾广勇。
结缘绿色 奉献无悔
从小就拥有打抱不平性格的曾广勇,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北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他带着献身公安事业的一腔热血,回到家乡加入了公安队伍,从此他把一滴滴汗水洒在蓝盾之中,以业务精通和作风扎实赢得了组织和群众好评。在同行中他是较早加入党组织并走上领导岗位的,曾先后担任县公安局政保科科长、派出所所长、刑警大队大队长、副局长等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创造了令同行们刮目相看的业绩。从警以来,先后17次受到省、市、县各级表彰,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997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森林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他所领导单位的工作9次受到省业务部门表彰、1次得到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肯定。
好钢用在刀刃上。近几年,竹山县委、县政府立足于资源和产业基础,提出构建“生态水电大县”的战略目标。走“人栽树、树涵水、水发电、电富民”的生态立县、产业富民之路。真正把生态建设作为构建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加快生态功能恢复,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2003年4月,县委、县政府经慎重考虑,将曾广勇从县公安局副局长调任县森林公安分局局长。他深感肩上担子沉重,他知道竹山是湖北的林业大县,是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大工程区,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区,森林资源管护任务相当繁重。但作为十分珍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曾广勇,对担当这一新的历史使命,感到十分自豪,更激发了他的创造性思维和工作热情。2003年组建县森林公安分局以来,他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工作得到了省、市、县业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分局被授予“湖北省优秀森林公安分局”、“十堰市先进森林公安机关”、“竹山县政法十佳单位”,并被省森林公安局记集体三等功。
创新体制 增强活力
当时,竹山县森林公安工作由于受多种历史条件的局限,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落后状态,机构不顺,机制不畅,制约了森林公安事业的发展。森林公安人心不稳、士气不振,社会公信力极差,森警内部甚至不明了干什么、怎么干,工作目标极不明确。全县涉林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上无位子、下无形象、内无保障”构成了森林公安不和谐发展的三部曲。受命于内外交困窘迫时刻的曾广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高招迭出,激活了竹山县森林公安的一潭死水,树立了森林公安的崭新形象。
规范机构设置、打造工作平台,是他上任后打响的第一枪。2003年以前,竹山县森林公安仅有“一股两所”。公安股属于县林业局的一个内设机构,两个派出所隶属林场领导,实行企业化管理。工资无保障,民警思想情绪低落,根本无力承担起保护森林资源的重任,维护林区治安秩序的稳定只是一种口号,名不符实。他以时不我待的热情,多次“上书”县领导,向有关部门反映和宣传森林公安机关的作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4月竹山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县森林公安分局办公室、法制股、刑警队、行政执法队、九华派出所、白玉垭派出所等内设机构,打开了长期以来制约森林公安机关建设的瓶颈。同时,他积极争取县政法委将森林公安干警纳入政法队伍管理,由政法委任命了分局中层干部;争取将森林公安中层干部纳入了政法干警职级高配范围;争取县财政部门将森林公安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争取县林业局每年解决办公经费10万元。同时,争取扩大编制、新招录森林警察5人,充实了分局警力。这些措施不仅搭建了森林公安分局有序工作的平台,而且充分激发了队伍活力。
第二斧头,他砍向了执法体制。为适应现代执法要求,他积极争取落实刑事执法权,并推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竹山县在被确立为全省10个试点单位之一后。曾广勇根据省局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精神,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创新。为增加综合执法后劲,他请政法委协调公、检、法等单位,率先落实了独立的刑事执法权。针对林业系统执法权相对分散、多头执法、交叉执法、执法效果差且执法裁量标准不一致的实际,他大刀阔斧的整合执法机构,形成了以森林公安分局为主体,以两站(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为补充,以一队三站(林勘队、森防野保站、种苗站、天然林管护总站)为技术支点的综合执法体系。其经验和作法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3年全市在竹山县召开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现场会, 2004年9月全省森林公安工作会议宣传和推介了竹山经验。
严格队伍管理,稳步提高干警素质,是他的第三招。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政令、警令畅通,是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为适应涉林执法工作的需要,建立森林公安队伍的长效自我制约机制,曾广勇同志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了“案件统一裁决制度”、“执法监督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坚持按制度约束行为,按制度规范工作。同时,他还争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干警的培训教育。近两年分别选送20名干警到南京森林公安专科学校、吉林森林公安干警培训中心及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培训学习,举办三次全员执法培训班。为稳步提高干警的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他还亲自主编了《森林公安法规政策汇编》、《常用林业法规政策汇编》供大家学习。近两年来由于培训有力、制度执行严格,分局民警没有发生不作为或滥作为行为,全体民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改善分局面貌,加强硬件建设,提高警务保障能力,也是曾广勇十分关注的大事。原公安股,仅有二间办公室、六张办公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针对现状,曾广勇争林业、跑财政,多方筹措资金,努力解决森林公安基础建设的薄弱环节。目前,升格后的县森林公安分局拥有固定办公用房16间,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同时设立了规范化的档案室、物证室、会议室、留置室、值班室、微机室、扑火物资储备库。2004年底他又与地方公安局及电讯部门联系,率先实现县级森林公安机关与地方公安联网。森林公安机关的办公环境明显改观。针对基层派出所办公无固定住房、吃住无定所的现状,曾广勇同志主动争取林业部门领导的支持,将九华派出所从九华林场分离出来,由森林公安分局垂直领导,改造并装修了固定办公用房2层13间,并按照森林公安派出所规范化建设标准建设了小食堂、小浴室、小健身房、小文体活动室等五小工程,配备了警用车辆,并已申报国家二级派出所。
勤政廉政 甘当守护神
地处鄂西北大巴山腹地的竹山县,地域辽阔,群山耸立,森林资源丰富,有着天然动植物宝库之称。竹山被纳入天保工程县后,少数人的局部利益受损,盗伐、滥伐林木时有发生, 作为县森林公安分局负责人曾广勇,为了保护青山绿水,他带领干警高举管护大旗,认真贯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频频深入林区及重点场所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的爱林、护林意识。同时,严厉打击乱用滥放林火、乱开滥垦林地、乱采滥挖野生植物、乱砍滥伐林木及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精心呵护森林资源安全,捍卫着上庸的绿色和美丽。
为了建立有效地打防机制,构建防护网络,他苦思冥想、夜不能寐,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上任伊始,他亲自带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个月的涉林基础调查,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基础材料,使分局明确了森林公安工作的基本方向。一是摸清了全县范围内珍稀野生动物植物种类及其分布区域,建立珍稀野生动植物管理档案,为保护全县珍稀物种打牢了基础;二是调研涉林案件高发区域动态,为适时调整严打整治方向奠定了基础;三是开展情报信息网络建设,为案件入口奠定了基础;四是开展精神病、酒疯子、痴呆傻人员档案建设,落实监护责任,为减少森林资源免遭火魔吞食奠定了基础;五是开展“三场四矿”等耗材较大单位的调研,为降低森林资源消耗打牢了基础。通过调研,进一步清晰了他的思路,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森林公安警务目标找准了立足点。
护林宣传、涉林严打、基础调研只是他勤政工作的重点和缩影。在所有工作中他都十分勤勉,注重率先垂范,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风。他常说“事业是生活的根基,离开了事业,人生将毫无意义”。每天他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双休日也经常在岗位上工作。他经常深入边远乡镇,开展拉网式清理。针对楼台乡、得胜镇、柳林乡等几个乡镇一度非法占用林地、滥伐林木和采挖珍贵野生植物现象突出的情况,他审时度势,迅速组织森林干警深入重点地区开展专项打击。他与大家一起爬山头、穿林子、冒寒风、顶烈日,昼夜巡查,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方便面。拉网式清理和打击,打出了威风,毁林和盗猎分子如惊弓之鸟,纷纷落网,森林干警名声大振。一天他们得知有几名商贩在竹山柳林乡与重庆交界偏远高山村组,采挖、收购珍贵野生植物时,曾广勇与大家一起步行40多公里山路, 顶着严寒,挨冻受饿赶到现场,面对行为人的恐吓和辱骂,晓大义、明大理,不厌其烦做说服取证工作,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使行为人得以处理。
曾广勇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