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年没回家的同学从南方回来度年假,他执意要我陪他好好转转县城,尤其是逛逛防洪堤。于是趁双休例外地起了个早床,陪他领略县城风景,自己也借机来用心感受一下县城日新月异的气息。
我们沿着整洁、畅达、美观的纵横大道一路悠然信步。虽是深冬的清晨,但堤上已有不少晨练的人们,纵横大道上不时地有车辆轻快地驰过。晨晖透过还没散尽的雾气在水面上洒下粼粼波光,早起的人们和静如处子的大堤便沐浴在这安详之中。
堵河广场上,一些中老年人正和着音乐练健身操。一位刚做完操正在小憩的张阿姨跟我们快乐地讲起了她的幸福晚年。她家就住在竹山宾馆附近的大堤边,退休好几年了,她见证了大堤从无到有的巨变。现在她一般每天早上都要和老伴从家里出来,沿纵横大道慢跑到广场。老伴在周围溜达,待她练完操后,两人再相携回去。这样下来,整个人一天精神都好多了。提起以前,老人感慨连连:“那时只能在人民路、大桥头和老广场那些地方去,人也多,场子又窄,就是放不开。大堤建好后,大家便都赶到这里来晨炼,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也没有拥挤的车流和行人,方便自在。”
谁说不是呢!民心铸就的防洪堤,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山城的一条坚固的防洪线、繁华的经济线、宽敞的交通线和亮丽的风景线,正全方位、深层次地改变着城市形象,提升着城市品位。曾经显得狭小、局促的县城,因为她也徐徐拉开了现代城镇化的大框架,越来越显得宽阔、透气、开放,渐现生态、水电城镇的无穷魅力……
在堵河岸边住了近一辈子的年过七旬的易广福老人,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门前有了这么一条大堤,就算再有百年难遇的洪水,也不用操心了。”而后,他还激昂地吟出在他胸中酝酿已久的一首词:“君知否,堵河也曾惹人烦,水道湾,河滩险,遇旱遭洪皆为难。而今看,堤成墙,树排行,一架幸福康桥,两片绿地广场,沿岸旧屋换新房,大道畅通日夜长。”已经无须赘言了。因为,尽管这三言两语并不能就切中肯綮地传情达意,但分明已让我们触摸到了竹山强劲发展的心跳了。(操儒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