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温柔的春天向我们走来。刘小柳穿着一件乳白色的风衣,戴着嫩绿色的太阳镜,小鸟般地从公共汽车上蹦跳下来。
和煦的春风迎面拂去,刘小柳向四周望了望,街道两旁高楼林立,一条笔直的集镇中心大道宽畅整洁,人行道上红砖、绿树相互映衬,白墙、蓝玻璃、金色琉璃瓦相互生辉。刘小柳慢慢移动脚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集镇中心花园。她不由地停了下来,眼前的一切让她难以置信:“这难道是自己的家乡——竹坪吗?”刘小柳差一点惊叫起来。她没有想到,自己在外打工的五年时间里,家乡竟有如此大的变化。
刘小柳于是找一草坪坐了下来。此时此刻,她脑子里蒙太奇般浮现出五年前家乡的集镇:一条不太平整的小小街道,林林散散的低矮房屋纯一色的暗灰;来来去去的人们,总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而五年后的今天,家乡全变了,街道宽了,道路平了,房子高了、新了。更让刘小柳意想不到是建筑风格也变了——欧洲化。再看看那迷人的田野、橘树林和小村舍,好像时间也特别眷恋,在此驻足流连,不忍前行。
刘小柳越想越高兴,随即拿出带摄像头的手机。集镇中心小游园、文化中心、小洋楼……成了她心中一道道风景,在眼前定格。这道道风景也不正好折射出“十五”辉煌之点睛之笔吗?
是啊,当你沿着鲍竹路,或是襄关路,在自己家乡好好的走一趟的话,你会发现,家乡小集镇都变了,变得如此美丽、如此漂亮、如此整洁、如此宽畅。
夕阳西下,刘小柳背着行李,她那妩媚动人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街道的尽头……后来,听说刘小柳没有外出。原因是,竹坪乡的“欧洲街”留住了她!(袁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