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关注“三大增长极”系列报道(上)——宝丰篇
发布时间: 2006-03-1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关注“三大增长极”系列报道(上)——宝丰篇
擎起工业重镇大旗

  编者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致力打造县城、宝丰、官渡三大经济增长极,勾画了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战略目标,有利于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跟进和发展。为策应县委县政府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本报从本期起分三期推出“三大增长极”的系列专题报道——关注“三大增长极”。

“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培植一园两区,构建四大特色工业,年总产值3亿元,工业附加值1亿元,税收1000万元。”“十一五”期间,宝丰镇着力打造竹山工业重镇的目标何其吸引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他们将有哪些超常举措?
  培建一园两区,搭建创业大舞台
  日前记者在宝丰采访看到,康华公司宝丰粉磨站生产的水泥供不应求,镇红砖厂和预制构件厂产销两旺,塑料制品厂机声隆隆……近年落户宝丰工业园区的新型企业,已显现出强大生命力。
  镇党委书记、镇长师利龙介绍,今年他们将坚定不移地争取省政府批准建设竹山经济开发区项目,致力把宝丰工业园区培建成体现竹山实力的工业园(区):把占地500亩的下坝园区培植成以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占地500亩的韩溪河园区培植成以建材为主的工业园区,为入住企业搭建创业大舞台。
  目前,宝丰镇工业园(一园两区)各项规划全部到位,今年将重点完善园区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把工园区建成仁人志士投资创业的乐园,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办厂;进一步落实企业入住园区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名牌产品、骨干项目向园区聚集,着力培植工业企业壮大的亮点和新增长点。
  用硬措施,打造优良软环境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效益。有了好的环境,才会有投资者愿意落户经营;有了更多的外来投资,才能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赢得跨越发展。宝丰镇决策者们打出一套组合拳,用硬措施打造软环境。
  其一,提升宝丰城镇品位,创造交通便捷、居住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着眼于建设竹山山水名镇,调整完善城镇发展规划,今年将着力推进万吨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河道治理暨河滨公园建设,实施东城区建设大道开发和工业园区扩建,配套完善镇宣传文化中心基础设施,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其二,倾力打造以宝石文化、女娲文化、彩船歌文化、革命传统文化为标志的地方特色文化,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增强地方文化吸引力。其三,软环境创优。深入扎实开展农村、企业、公民、政府四大信用工程创建活动,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让投资者在这里创业找到家的感觉。
  招商引资,引来凤凰下“金蛋”
  有了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还需大力招商引来投资。宝丰镇连出两招,收效非同一般。镇上针对本地在外的能人富人多的优势,成立宝丰创业协会,由协会定期向在外的能人富人发布招商引资项目,动员他们带资金和技术回乡创业,共谋发展。
  利用优势资源招商,是镇党委政府唱的引资重头戏。他们集中筛选、包装了一批特色项目,通过举办宝石文化节、参加国内大型交易会和网上推介等形式,广辟招商引资渠道,寻求更多的投资合作伙伴。师利龙介绍,通过上述两举措的实施,今年他们有信心实现引资5000万元。
  分层推进,把农民培养成市场主体
  在打造工业重镇中,宝丰采取分层推进措施,致力将农民培养成市场主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一是积极培植农村经济能人和经济示范户,引导他们投资创办工商业。二是大力培育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让他们成为新型工业发展的主人。三是引导有经营能力的农民成长为个体工商户,让他们成为自我创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农民创办项目上,享受与外来客商同等待遇,激发他们创业热情;经济能人和示范户培植上,每名驻村干部联系5至10户,提供信息、协调关系、解决困难,帮扶他们发展。由此,在全镇形成一个政策拉动、能人带动、服务推动的综合效应,促使更多农民成为市场主体,为擎起工业强镇大旗增添力量。

“六个坚持”的聚合效应
宝丰镇党委书记?镇长 师利龙

  “十一五”乃至将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致力把宝丰建成竹山工业强镇和鄂渝陕边界地区商贸流通中心,是宝丰镇党委政府一项非常重要的中心工作。这既是县委县政府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宝丰镇新世纪谋求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必然选择。
  实现这一蓝图,固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从根本上讲,要始终把握好“六个坚持”,才能做到任何时候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聚合内外部力量加快发展。
  一是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其作为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与否的标尺和准则。由此,树立争先发展的思想意识,增强超前发展的责任意识,集中精力谋发展,一门心思抓发展,当好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二是始终坚持立足镇情,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规律,把创造性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与宝丰实情结合起来,找准跨越式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与支点,探索实践最佳发展途径与措施,科学推进产业富民、工业强镇,让人民群众在打造增长极中当好实践者并从中受益。
  三是始终坚持发展目标不动摇,把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积极扩大开放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着力培植新型建材、珠宝饰品、生态绿茶、文化旅游四大特色产业,使其成为增长极的亮点。
  四是始终坚持艰苦创业、真抓实干、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既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希望和机遇;既要看到工作中的劣势和弱势,更要看到工作中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努力创造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五是始终坚持创优经济发展环境,把对内打好基础和对外树好形象作为提高宝丰知名度、提升宝丰人气的关键举措,坚持不懈抓出成效,以良好经营环境赢得客商青睐。
  六是始终坚持抓好队伍建设,塑造团结务实、勤奋扎实、亲民为民、高效廉洁的镇、村领导班子形象,锤炼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与智力支持。

  未来五年宝丰镇将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四大特色工业,年创产值3亿元,工业附加值1亿元,税收1000万元;工业产值与2005年的1.61亿元相比,基本上翻一番。
  做大做强新型建材业,年创产值三个亿:支持康华公司宝丰水泥粉磨站今年新上30万吨干质旋窑水泥建设项目;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产值2.5亿元。支持福建客商投资的砖厂和三家水泥预制企业规模扩张,年创产值5000万元。
  着力培植珠宝饰品业,建成中国最大的绿松石聚散地:整合绿松石资源,走技术开发和精加工之路,力争以绿松石为主的珠宝饰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出口贸易100万美元。
  倾心打造塑料制品业,建成鄂西北塑料生产基地:支持浙江千百度塑料制品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年产农用地膜1000吨、PVC和PPR建筑管材1500吨、饮水管材1500吨;塑料编织厂年产编织袋2000万条,两大塑料制品业年创产值5000万元。
  扶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当好农民增收强大靠山:积极支持圣水公司以九里岗分场为中心,尽快建成遍及全镇2万亩茶叶基地的加工网点,使绿茶产业年创产值5000万元以上。围绕西区畜牧业发展,积极开发饲料加工业,带动农民种粮增收。
  培植四大专业市场,到2010年全镇从事生产、加工、商贸的经营户达5000户,年交易额4亿元。
  建成竹山“汉正街”,让鄂渝陕边界经销商来宝丰进货:以西门市场为龙头,把施洋大道建成涵盖家具、家电、服装和百货的小商品批零一条街,经营商家过千户,年成交额2-3亿元,辐射周边的全县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建成鄂西北珠宝大市场,让全世界珠宝商来宝丰做生意:抓紧3000多平方米的鄂西北珠宝大市场建设,确保第二届宝石文化节(5月18日)开幕前竣工投入使用,使其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绿松石交易大市场。
  建成竹山最大的建材市场,让周边消费者把这里当作采购首选地:以现有建材经营门店为基础,依托当地水泥、预制构件建材,将北大街培植成品种齐全的建材市场。
  建成竹山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让更多的农民进镇当商人:依托2万亩生态有机茶和稳定的营销队伍,引导更多的农民进镇从事农副产品经营,架起市场通往消费者的 “金桥”。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