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也有丰厚的文化沉淀。省文联日前召开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同意我县建立“堵河源文化生态保护区”。省文联将于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为堵河源文化生态保护区挂牌,并开展有关活动。
为进一步扩大堵河源的知名度,增加堵河源的文化含量,6月上旬,柳林乡党委、政府筹资1万余元,在白河口桥头建起“堵河源”标志石。题名为已故著名书法家启功,专程邀请十堰市著名石刻师傅张瑞虎刻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近年来,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十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专家学者在竹山县的支持下,对大巴山东段区域的民间文化遗存进行实地考察,探明了发源于大巴山东段的堵河及其流域贮藏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提出并划定了堵河源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研究、保护和利用这一古老、神秘、奇特的文化,特制定《堵河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方案(草案)》。
一、意义与目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域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地处秦岭、巴山地区的庸巴文化具有古老、神秘、原始、多元的文化特征,是荆楚、三秦、巴蜀区域文化发轫初期重要渊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理和开发庸巴文化,研究地域文化流变,有利于研究该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堵河知名度,提升堵河形象,促进堵河开发;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先进文化,发展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经济,实现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和文化保护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推动区域发展和进步。
二、概念与内涵
庸巴文化是指大巴山东段的古巴国和古庸国区域内近三千年以来人类活动及其流变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它以大巴山东段中心堵河源为核心,以重庆市巫溪县古盐都宁厂镇为源头,以古盐都至堵河流域的古盐道为主脉,体现了人类为生存与自然和社会抗争的文化特质。庸巴文化属鄂渝陕链接点区域的古文化遗存。
三、范围与对象
(一)范围
广义的庸巴文化保护区:以堵河源为核心,以大巴山东段地域为辐射范围。行政区域包括湖北省十堰市的竹山县、竹溪县、房县、郧县以及神农架林区;重庆市的巫溪县、巫山县;陕西省的平利县、旬阳县和白河县。
狭义的庸巴文化保护区:以十堰市竹山县的柳林乡为中心,辐射区为十堰市的竹山县的官渡镇,竹溪县的双桥、向坝和桃园乡,房县的九道乡,神农架林区的大九湖乡;重庆市巫溪县的白鹿镇等。
(二)对象
其一:古道。1、古盐道:① 从巫溪县宁厂镇古盐场,翻越大巴山至竹溪县丰溪至陕西平利县到安康市。② 从巫溪宁厂镇翻越大巴山至竹溪县向坝乡至竹山县的柳林乡,沿堵河到竹山城以下。如好汉坡古道遗址、柳林店古道遗址、骡马店古道遗址、火焰山古道遗址、松树岭古道遗址等。③ 从巫溪古盐场至神农架林区大九湖乡至房县九道、上龛等乡镇。2、水道:发源大巴山东段的八百里堵河以及大宁河。3、驿道:古郧抚辖区大巴山东段地区的各驿站遗址。4、栈道:大巴山东段南北两边峡谷中的古栈道遗址。5、兵道:① 房县桥上乡至神农架到四川的古兵道。② 房县军店至门古寺、九道乡到神农架大九湖乡的兵道遗址。③ 从汉江入堵河向南翻越大巴山到四川的古兵道。如郧宁线。其二:古寨堡(部分)。朝阳寨,鸳鸯寨,红岩寨,石锣寨,向家寨,三阳寨,木城寨,山王寨,宗保(棕包)寨,屏风寨,白岩寨,人和寨,四方寨,天星寨,六也寨,方城,兰英寨。其三:古埠店(部分)。鸡心岭,好汉坡,柳林店,扁担街,骡马店,白河口,百步梯,老码头,蒲溪街,官渡,峪口,两河口,田家坝,竹山城,古牛石,钦峪河,化口,对寺河,窑坪,黄泥口,皮鼓,黄龙滩,方滩,韩家洲等。其四:民间文化。1、民间故事;2、民间歌谣;3、民俗;4、民间艺术。其五:人文特质。1、方言:四川、湖北的黄冈、陕西、河南、山东、江西等语言的特质。2、文化性格:背着手行走的来历、解手的来历等。3、地名特色:从尧舜时代到今的各种地名文化。
四、主体文化与边缘文化
堵河源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主体文化是庸巴文化。边缘文化主要包括:
(一)古方国文化。以庸国、巴国为主体的以及先后存在的古彭国、糜国、绞国、均国等古代方国文化。
(二)古道文化。主要包括古盐道文化、水道文化、驿道文化及兵道文化等。
(三)移民文化。十堰地域历史上的多次移民而产生的移民文化。
(四)流放文化。秦巴地区是许多历史朝代重要流放地。
五、保护与利用
(一)向省文化部门申报堵河源文化生态保护区。
(二)保护范围和内容
1、物质文化:古道、古寨堡、古埠、古店、古民居等。
2、非物质文化:民间风俗、民间故事、民间歌谣、马帮、皮影、剪纸、戏曲(黄州点子、花鼓子、山二黄)等。
(三)方法和措施
1、勘察和确定文化保护点,挂牌、立石或树碑。2、 收集整理和出版地域文化书籍。如《十堰古代方国》、《庸巴古道》、《民间文化》、《古寨、古埠、古店》等。3、 对遗存抢救性的保护。①修复古迹。②圈定范围。4、 外环境的建设。①修公路和人行道。②文化点的建设。③自然生态保护与环境美化。
(四)步骤和目标(初定五年计划)
1、2006年,6月10日(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始,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为堵河源文化生态保护区挂牌,并开座谈会。2、2007年,修复部分古道、古寨堡、古埠店,整理区域民间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和宣传。3、2008年,制作、出版《庸巴古道》(暂定名)电视专题片和画册以及庸巴文化研究专集。 4、2009年,筹建庸巴文化民俗村,开发生态文化旅游。5、2010年,举办堵河源文化生态保护区成立五周年纪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