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商务局2006年上半年外贸经济发展纪略
元至7月,全县利用外资合同签约1110万美元,到资250万美元,核准登记116.2714万美元,利用外资增幅居全市第一位,绝对额居全市第二位;自营出口实现147.2万美元,同比增长5.7%,外贸出口供货6300万元,同比增长8%。这组精确的数据,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商务局一班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开放”和“市场”为主线,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动脑筋、想办法对企业宏观管理和微观服务的结果。
“走出去”方兴未艾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提高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我县素有“肚倍之乡”美称,绿松石资源量在5万吨以上,优质硅板石遍布多个乡镇,如何使这些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县商务局找准工作切入点,转变职能,强化管理与服务,带动企业加大国际贸易市场的开拓:为出口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参加海关、税务等部门的年审年检搞好协调服务;积极组织天新公司、拓兴石材公司、麻家渡工艺品公司、宏达科工贸公司、绿华珠宝公司、外贸恒宝绿松石饰品公司等企业参加第99届广交会、鄂港洽谈会、青洽会等大型展会和经贸洽谈活动,并积极为企业争取广交会摊位,直接与国(境)外终端客户洽谈贸易,减少了中间环节费用,使我县企业和欧美、中东、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出口增幅同比上升5.9%,企业增加销售收入10%。
“引进来”扩大开放
县商务局认真对待每一次商贸活动,无论是广交会,还是中国·竹山宝石暨女娲文化旅游节,他们都是精心策划,组织相关企业参加,树立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意识。上半年通过各种洽谈活动,利用外资合同签约1110万美元,实际到位250万美元,自营出口创汇实现120万美元,使直接利用外资工作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并位居全市第二位。
为了能多出口多创汇,该局想方设法增强外向企业发展后劲。去年以前,我县只有竹山县进出口公司、拓兴天然石材公司、麻家渡工艺品公司、天新公司、宏达科工贸公司等7家公司具有进出口资格。今年县商务局积极向上申报争取,为外贸恒宝绿松石饰品公司、绿华珠宝公司、武当山珍葛根开发公司、圣水茶场办理了自营进出口手续,使我县出口企业达到12家,出口产品由过去单一的板石发展为绿松石、林化产品、茶叶、葛根等多个品种,同时支持林产化工产业技改扩能和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增加其出口规模,预计今年创汇可达到250万美元以上。
壮大外经贸集团优势,增强对外出口的竞争力和经济合力。为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发挥资源、信息效益最大化,3月份该局牵头率先在全市成立了首家外贸企业协会——“竹山县外贸企业协会”,让外贸出口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有出口潜力的外向型企业、外经贸专业人才等自愿结成非营利性的群团组织,使中小企业互相带动,抱团闯市场。
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大力扶持外向型企业做大做强。去年,该局为我县出口企业申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390万元,已落实到位56.2万元。今年已为外向型企业申报项目资金400万元,并由主要领导多次带队下武汉、到十堰抓落实,使我县肚倍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外派劳务综合基地建设项目得到省、市商务主管部门的重点支持,为增强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扩大出口规模,注入了强劲活力。
帮农民出国淘金
我县是农业大县,外派劳务是解决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县商务局的积极争取,我县被省商务厅纳入全省五个外派劳务综合基地建设试点县之一,是十堰市唯一的一个试点县。几年来,已先后向美国、日本、新加坡、毛里求斯、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输送劳务技术人员过千人,其中今年完成外派海员招生49名,外派劳务500多名,月薪4500元以上,累计取得劳务收入9400万美元,不仅使农民通过外派劳务推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而且达到“出国一人,致富全家,带动一片”的目的。
扬帆远航正当时
俗话说:“负重难远行,轻装好扬帆。”县商务局下属23家企业,已有20家改制到位,转换职工身份1500余人。余下3家,也正在改制安置中,已基本摆脱债务、矛盾缠身的窘态。谈起今后的打算,局长徐茂松精神振奋地说:“要集中精力提高商务工作水平,积极推进我县商业流通中的市场体系建设。”将已向国家商务部申报的“万村千乡”试点县各项配套工作推进到位,为叶氏超市等大型流通企业争取到无偿扶持资金,让农村和城里一样也能享受公平和便捷的购物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引进人才,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人才保障。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着力扩大对外出口、加大引资力度、拓展外派劳务空间,加速促进流通现代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国内外贸易一体化,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再作新贡献。
做大外派劳务“蛋糕” 促进新农村建设 |
——县商务局局长徐茂松就外派劳务工作答记者问
外派劳务是一项富民工程,目前这项工作在我县推进情况怎样?如何把它做大做强,造福于民?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县商务局局长、外派劳务中心主任徐茂松(以下简称徐)。
记:徐局长,请你介绍下开展外派劳务工作的意义?
徐:开展外派劳务,是国家实施“走出去”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它既促进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又转移了城乡富裕劳动力,缓解了中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其劳务收入较高,能达到“出国一人,致富全家,带动一片”的目的。
记:我县目前外派劳务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徐: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县就曾组织40多位农民到伊拉克、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参加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九十年代初,再次向毛里求斯等国家派出缝纫工、纺织工20多名;今年上半年,又向沙特阿拉伯派出了188名建筑工人。目前我县外派劳务呈现出国别多样化、工种多样化和技术化的特点。
记:总的来看,外派劳务者收入情况怎样?
徐:一般人员月收入都在4500元以上。迄今为止,我县外派劳务共500多人,累计获得劳务收入达到了9400万美元。
记:外派劳务对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有哪些促进作用?
徐:作用应该是很大的。除外派劳务者家庭直接受益外,还产生经济链条反应。有的外派劳务人员回国后,将劳务收入作为原始资本积累,开工厂、办公司,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记: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国势单力薄,要是遇到权利受侵害的情况,怎么办?
徐:一般不会有事的。首先,劳务人员在出国前要接受专门的培训,普及出国劳务基本知识,熟悉派驻国的风俗习惯,使劳务人员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我保护和防范风险意识。其次,履行严格的合同,对所到国家和地区的工作地点、职业工种、劳动条件、工作时间、有没有试用期、报酬待遇、支付方式等在合同中有明确承诺,劳务者只需按合同履行义务。其三,在务工人员集中地方成立了自我管理组织,与我局保持联系,协调解决具体事情。涉及到根本性的大事,国家商务部和省、市、县政府都将出面参与解决。
记:外派劳务能带来如此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安全问题又有保障,我县今后将如何发展?
徐:按照计划,到2010年,我们要在全县累计储备外派劳务人员5万人以上,累计培训外派劳务人员2.5万人,每年实现外派劳务500人以上(最高目标为3000人),并保证让外派劳务人员年收入达到6500美元以上。
记:截至目前,我县对开展外派劳务工作已做了哪些基础性工作?
徐:县政府已经成立了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县编委批准成立了竹山县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外派劳务的日常工作。我局还安排一名副局长专职分管外经工作,并设立专门股室开展此项工作。在外派劳务人员较多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处,搞好协调和服务。
记:你单位具体担负着外派劳务重任,将具体为外派劳务人员提供哪些服务?
徐:按照规定,我局将加强对外派劳务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搞好外派劳务人员的出(出国)入(回国)境资格审查,帮助办理签证手续;搞好外派劳务人员资源的调查摸底工作,掌握底数,建档立卷;加强宣传,组织报名,委托培训;及时掌握已在国境外人员的状态,加强联系与沟通,以切实保障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记:外派劳务这块“蛋糕”如何才能做大?
徐:我们加强了同十堰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长航集团对外经济技术总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晴川国际海员劳务开发公司、武汉天地国际劳务合作有限公司等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的横向联合,力求使我县的外派劳务人员能够走向世界各地,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县商务局主要职责介绍 |
(一)贯彻执行国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和国际经济合作以及国内外贸易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并根据我县情况制定全县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内外贸易发展战略以及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
(二)研究提出并指导全县流通体制改革,负责研究制订商品市场建设管理的政策,协调指导商品市场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监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