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踏平坎坷成大道
发布时间: 2006-09-26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双台乡南银通村水泥路建设纪实

  公元2006年10月1日,注定要在双台乡公路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投资700万元,全长35公里,目前我县最长的通村水泥路——南银路将全线贯通,10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沿途8个村1.2万村民行路难的历史将正式结束,实现双台群众几代人的梦想。
  地处我县北部的双台乡,山大人稀,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差,特别是原茅塔镇辖区仅有一条80年代初修建的狭窄乡村公路将8个村串连在一起,崎岖、坎坷的土路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障碍。为了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今年初,乡党委、政府决定修建从南口村到银洞村的通村水泥路。按照设计规划,这条路总投资需700万元,除国家补助350万元外,相差350万元。作为一个贫困乡镇,建设这样大的工程,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但乡党委、政府决定迎着困难上,力排万难,啃下这块硬骨头。今年5月30日,该乡召开了南银路建设硬化工程动员大会,从乡党委成员到沿途各村干部都登台宣誓,决心万众一心拿下这一工程,拉开了工程建设的帷幕。
  针对工程任务重、投资大、质量要求高的问题,为保质保量完成这一重点工程,乡党委、乡政府成立由党政一把手参加的领导小组,选配作风硬的同志担任常务指挥长,抽调了20多名乡干部担当各段的“段长”,并制定了严格的《南银水泥路硬化工程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为确保工程进度,原乡党委书记毛光伟和现任党委书记但果堂一边千方百计地组织资金和物资,一边深入工地察看工程进度和质量。由于道路施工,他们经常顶着烈日步行10多公里奔赴到各个施工标段,了解情况,现场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在工程最紧张的8月,他们连续20多天都战斗在一线,没有回一次家。工程副指挥长牛玉山因长期在炎热条件下工作,导致眼睛充血,发肿,但他顾不得休息,利用轮休时间打针,带病战斗在工地上;年近半百的乡干部明亮眼睛患红眼病,到县中医院诊疗后,把药带到工地上煮服。     
  百余名乡村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发扬拼搏奉献精神,日夜奋战在浇灌工地上。为了提高工程进度,组织开展了“十日竞赛”活动,8个施工标段不甘示弱,克服一切困难,昼夜施工,加快浇灌进度,最快一天一个施工标段完成水泥浇灌240米,实现8个施工标段每天浇灌一华里的目标。沿途群众对这一工程也给予大力支持,银洞村党支部书记郭祥春主动腾出房屋,安排乡干部住宿,自己却到邻居家借宿,水平村农民王永平把自己家里菜地里的包菜、洋芋等蔬菜送到指挥部里,村民唐大香主动烧开水送到施工现场。
  为了把南银路打造成样板工程,指挥部成立了南银路路建设创优领导小组,提出了“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质量目标,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制定创优规划、评比办法和奖惩制度,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控制,层层建立创优体系。在原材料使用上,严格标准,对不合格原料坚持不使用。今年7月,城区一位个体运输业老板听说南银路施工沙石料使用量大,就主动拉了4车沙石料来到南银路施工现场,经指挥部查看后,认为不合格,拒绝使用。同时,对工程进行质量评估,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处理,消除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今年市、县交通、扶贫部门在南银路检查工作时,对南银路工程质量给予高度赞扬,称其施工质量是全市通村水泥路典范,是一项放心工程和过硬工程。  
  南银路的建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書記、县长沈学强多次深入现场,了解建设情况,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全乡干群也主动捐款捐物支援公路建设,在“七一”乡党委组织的“我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党日活动上,乡直机关和和各村党员踊跃3.2万多元;沿途受益群众在乡党委、政府“一人捐出两方沙,南银土路水泥化”的倡议下,主动为工程捐沙捐款,特别是个体户也踊跃参与,该乡在外打工的普渡村人杨明捐款1万元,在双台创办“银色银行”刘昌华赶到双台捐款2000元,当地个体户、女党员钱金枝和王国美都分别捐款2000元。
  9月25日记者从工程指挥部了解到,目前南银路已完成浇灌32公里。   (苗东升 高琴)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