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综述
上月底,在得知有关单位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成殿保护范围内实施工程建设,县长沈学强立即安排县建设局、文体局负责人赶赴现场进行实地勘查,共同研究文物保护方案,要求承建方修改图纸,尽快恢复文物生存环境。
古建筑物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凝固的历史。文庙大成殿、火神庙古戏楼、高家花屋等建筑更是上庸历史文化的稀世见证。由于历史原因,文物处境堪忧,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加强文物保护。为此,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把文物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力保把珍贵的历史文化留给后人。
重点文物挂牌保护。为了使县内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我县组织文物部门对县内文物进行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及时将兴建于清咸丰年间的文庙大成殿、张振武故居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古戏楼、施洋烈士故居、张振武墓、许明清烈士墓、唐中宗世子墓、文峰塔、长寿桥、华佗庙、古长城等15处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竖立保护标志,实行挂牌保护,与保护责任单位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每年不定期组织县文化、公安、消防等部门深入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进行文物法宣传,消除安全隐患,洪涝季节重点把守。并明文规定“在城区改造项目、土地拍卖项目中涉及历史建筑、文保单位的全部要有文物主管部门的批复意见。”
及时抢救濒危文物。据考证,我县文庙大成殿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重檐歇山式文庙大成殿,火神庙是土家族“首座祖庙”。为了抢救性保护这些濒危的文化遗产,县政府从2002年起,每年预算2万元文物保护经费,用于日常救急维修;2004年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向省文物主管部门争取经费3万元,本级财政配套5万元专款,集中对文庙大成殿、张振武故居、火神庙古戏楼、施洋故居等破损较重的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加固修缮。
搬迁复建异地保护。地处县城西关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火神庙古戏楼,因长年风雨蚕食及2003年8月的地震侵袭,戏楼本体出现毁灭性损坏:整体结构严重变形、倾斜,大部分屋面、墙体和内部构件均已坍塌,命悬一线。就地修复难度大。县政府多次请求市文物主管部门寻求最佳保护方案,并于今年10月请来省文物专家张良皋作实地勘查指导。为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古戏楼,县政府计划将古戏楼整体搬迁至郭山歌坛进行复建。目前迁建方案正待省市文物部门批复中。
开发利用促进保护。通过两届宝石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文化拉动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各地保护文物、开发利用文物的热情高涨。县文化部门正在谋划文庙大成殿保护、开发、利用方案。竹坪乡已出资对高家花屋内部的线路进行检修,杂物进行清理,积极发展旅游经济。(陈兴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