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直在靠几亩薄地维持一家生活,如今家里盖起了楼房,添置了电视机、冰箱,这一切全是茶叶产业给我带来的财富。”得胜镇圣水村5组陈型堂谈起茶叶行当来显得十分兴奋。
陈型堂算是村里个精明人,2003年圣水改制时他壮着胆承包了30亩茶园,净赚钱5万多元。从此,他信心更足了,把茶园当作“聚宝盆”来经营,每年靠出售茶叶鲜叶收入6万余元。
与陈型堂一样,该镇茶场村陈耀明也上演了一曲茶叶“致富戏”。陈耀明看到全镇形成连片的茶叶带,2004年就投资办起了茶叶加工车间,依靠过硬管理和制茶技术,把茶叶加工搞得红红火火,年收入10万元。
独特地理气候是盛产生态茶理想之地。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金矿”来培育。解放初期我县茶叶不足1000亩,且都是零星分散,不成规模,到七十年代全县仅有1万多亩,1990年到1995年全县有了突破性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把茶叶作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实行科学规划,连片开发,茶叶每年以1万亩的速度增长,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见收面积8万亩,已形成“山山连成片,百里不断线”的茶叶产业带,得胜、宝丰、秦古、竹坪、田家坝等一批乡镇成为重点产茶大镇。现在全县茶叶年产量达650吨,产值650万元。我县在加大茶园建设的同时,加快茶场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民营化经营,去年我县茶叶龙头企业圣水茶场率先实行了民营,还成功兼并了永胜公司等一批小型茶场,整合了资源和技术优势,提高了名优产品开发力度。今年又积极拓展外埠市场,与五峰县“采花”集团联手,组建强势联合体,携手共闯市场,朝着“中国名牌”的经营目标向前大步迈进。
茶叶产业的壮大和经营体制改革拉动了农民致富步伐。被人们称为“穷窝窝”田家坝镇大泉山村,现在这里建起有了800亩茶园,农民靠经营茶园,出售鲜叶,亩平收入达到4000元。
林特产业成为全县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在县委、政府的组织和指导下,掀起了经济林建设高潮,全 县栽种肚倍、板栗、杜仲、木瓜、核桃、冬枣等50多万亩。(苗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