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2006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06-11-2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2006年11月27日在竹山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沈学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三年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于2004年1月经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任期已满。三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发展战略,组织带领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过去的三年,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三年;是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项目建设捷报频传的三年;是城乡面貌变化较大,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三年;也是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三年。预计到2006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1亿元,年均递增11.9%;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088万元,按可比口径年均递增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年均递增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0元,年均递增6%。三次产业比重由2003年的37.1∶24.8∶38.1调整到2006年的32∶30∶38。2005年我县在全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中名列第40位,比2003年前移了32位。
  (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特色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工业,水电能源、矿产开发、农产品加工三大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总装机74.3万千瓦的潘口、龙背湾、小漩水电站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县人民翘首期盼的潘口水电站,已于本月25日通过中咨公司评估,争取尽快得到国家发改委核准,临建工程可望12月份正式启动。装机5万千瓦的松树岭水电站以及浪鹰岩、黄家湾等一批水电站相继建成发电,水电站总装机达10万千瓦,水电产业已成为县域主导产业。以银金、绿松石、钒、钡盐、板石、红砂页岩开采加工为主的珠宝饰品、特色选冶、新型建材产业实现了新发展。以肚倍加工为主的医药化工和以茶叶、葛根、油菜籽、山野菜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天新医药、圣水茶场、林产化工等企业跻身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家,比2003年净增16家,工业增加值4亿元,年均递增19.4%。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示范工程,以通村水泥路、“三改一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大力培植特色产业,以茶叶、烟叶、林特、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达到60.2万亩;以郧巴黄牛、马头山羊、竹山大鸡为特色和以牲猪为主的畜牧业总收入达到2.7亿元。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健全劳务输出网络,组建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强化农民工培训,外出务工8.2万人,实现收入5.2亿元。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实施整村推进,累计投入资金2490万元,启动扶贫项目300个,完成29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建设任务,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着力培植农村经济示范户,累计发展到7000户。大力发展服务业。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启动了女娲山、堵河源、武陵峡、九华山景区建设,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新型服务业,培植房地产、金融保险和信息服务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3%。
  (二)实施开放活县和项目强县战略,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坚持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成功举办两届“宝石暨女娲文化旅游节”,弘扬了“中国绿松石之乡”、“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和“中国肚倍之乡”品牌,累计引进县外境内投资项目245个,协议引资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1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19.5万美元,外来客商在竹兴办实业200余家,比2003年增加150家,汉江集团、国电长源、三新矿业等一批大投资商、大项目落户竹山。坚持“走出去”,积极拓展对外贸易,12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自营出口创汇609.5万美元。推进项目强县战略,实施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71个,完成和实施了襄关路、鲍竹路、竹向路、白竹路改造等骨干交通项目;城关防洪大堤、谭家河灌区改造、霍河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饮水、流域治理等大中型水利项目;纵横大道一期工程、迎宾大道、明清大道改造和垃圾处理场建设等重点城镇项目,一批新型小区相继建成。宝丰、官渡等中心集镇,潘口新城区、擂鼓新集镇,溢水、麻家渡、双台、竹坪、得胜、文峰等一批新型集镇初具规模,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3.85%,比2003年提高4个百分点。新建了竹山220千伏输变电站,启动实施了城网改造工程。完成“三改一建”7309户,300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1.8%。三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8亿元,年均递增40.6%,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形成了一批新的生产能力,拉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全面规范完成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任务,盘活资产2.6亿元,职工身份全部置换,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作用,靠产权改革催生民营,靠招商引资扩张民营,靠优化环境扶持民营,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县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0%。依法完善和落实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得到巩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取消了一批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提高了审批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施了县直机构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完成了部分行政村并转工作。推行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财政与编制政务正式上网公开。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新路子。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城区土地收储取得突破,国有资产运营监管体系得到完善。
  (四)高度关注民生,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认真落实。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累计增加就业60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五项社会保险覆盖4.82万人,累计发放各类保险金9870万元。全面落实“两取消三补贴”政策,减轻农民税费负担4392万元,补贴各项资金692万元。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697名城镇贫困居民纳入低保范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53万元;推进“福星工程”建设,新建改建福利院82所,1920名农村五保老人得到集中供养;争取救灾救济专项资金833万元,扶持3770户受灾群众实现灾后重建;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贫困家庭学生79636人次,免、补资金1445万元。争取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民参合率达到84.95%,核销农民医疗费720万元。启动地灾防治工程,完成了城关二道坊地灾危房户搬迁安置和县委政府大院、得胜中心小学等滑坡体治理工程。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投资2000万元新建宝丰、溢水水厂,初步解决了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通村水泥路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通村水泥路700多公里,5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167个村通客车。完成投资2680万元,实现了“户户通电”目标。
  (五)加快科教创新,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单宁酸制备技术获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姜清洁化生产工艺获国家专利,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荣获“全市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基本完成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普九”成果得到巩固,高中教育规模扩大,毕业生升学率连创新高,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新生劳动力基本素质明显提高。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举办系列文体活动,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开发女娲文化,弘扬堵河地域文化,培植文化中心户,启动了县体育中心建设,完成了广电大楼主体工程。推进农村健康工程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完成了县疾控中心和县传染病医院新建项目,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明显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较好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以内,有效控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双拥优抚、民兵预备役工作,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外事、侨务、对台、统计、物价、地震、农机、气象、移民、审计、档案、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突出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以“十星级文明农户”为品牌,以实施“六大工程”为载体,以创建“和谐文明新村”为目标,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得到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省市充分肯定,首批16个村荣获“和谐文明新村”称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学习教育活动,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依法治县工作扎实推进,“四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全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积极开展“平安竹山”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高度重视信访稳控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做好社会矛盾调解,一批涉法涉诉、重点信访和老信访问题得到依法妥善处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七)转变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