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乡村水泥路整洁平坦,一座座农家院整齐有序,田野不见桔秆,路面不见污泥,猪圈不流粪水,房顶不冒炊烟……走进秦古镇双河村,呈现在你眼前的就是这样一幅乡村风光图。该村一位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我活了70多岁总算赶上好时候,有了水泥路走路不湿鞋、坐车不怕颠,沼气做饭、照明卫生又方便,有了自来水吃水不用挑,如今农民是真享福啊!
去年是我县新农村建设启动的第一年,县委、政府围绕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以通村水泥路、“三改一建”等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塑造乡村新风貌,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去年11月底,全年启动通村水泥路568公里,完工327.4公里,全县累计完成通村水泥路700多公里,完成硬化入院到户路150公里;全县计划“三改一建”工程5000户,目前已完工及在建5020户;安全饮水工程动工兴建517处,已完成475处;以“三室”为主的农村阵地建设已新建完工25个村,改扩建完成30个村。全县新建垃圾集中处理池617个,完成村院绿化植树49万株,四旁植树120万株,农房新建开工1835户,整修3965户,农村卫生环境整治面达到了60%。
特色产业及农村市场主体逐步发展壮大。全县以茶叶、烟叶、林特、蔬菜、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新建茶叶基地1万亩、林特基地2.35万亩,烟叶面积稳定在2.5万亩?蔬菜生产面积10万亩?四大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50多万亩。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了5个乡镇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消除危房1.8万平方米,义务教育“一费制”得到了全面落实;实施了8个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县农民参合率达84.9%?全县农村安全饮水率达到60%,建成并完善了一批农村超市、公交停靠点、邮政“三农”服务站等公益服务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县政协副主席王治国点评: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县政府结合竹山实际,充分尊重民意,通过做到输血造血并举,发挥产业的牵引作用;通过激发与激励并进,发挥示点示范的作用;通过内力与外力并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抓住了老百姓最直接、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事项,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同时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