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情系巴山堵水 忧乐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 2007-01-23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我县民政工作五年回眸


  五年,弹指一挥间。但作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桥梁的全县民政事业却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民政工作紧紧围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的五年;是把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民政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抓住重点,把民政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的五年。
  救助体系日趋完善
  城市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规范管理。我县自启动城市低保工作以来,先后经历了探索试点、普遍实施、逐步完善三个阶段,至2006年底,全县低保范围由最初的一个城关镇扩大到12个乡镇,享受低保金对象由700人增到6996人,保障资金由年16.5万元上升到714万元,基本实现了城镇特困居民应保尽保。所有申请享受低保金的对象,严格实行阳光操作,从而使享受低保的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卓有成效地实行了农村特困救助和医疗救助。从2004年开始,救助人口6279人,年累计救助金额83万元。2006年,全县农村特困救助又进行了扩面提标,救助人口增加到1.3万人,年累计救助资金增加到151万元。为了解决城乡大病患者的治疗困难。5年间,县民政局直接为患癌症、尿毒症等重大病患者70人解决医疗救助经费140万元。同时,从2005年起,县民政局每年拿出20万元资金,为农村特困人员和五保对象19623人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
  “福星工程”星罗棋布,五保对象供养水平改善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一直是县委、县政府和县民政部门特别关心的一件大事。在搞好承包服务分散供养同时,大力推进集中供养——“福星工程”。特别是2005年,县政府将“福星工程”建设列入为民办7件实事之一,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过问,四大家领导亲自督办,加大了敬老院的建设力度。全县各地改扩建敬老院89所,新增供养对象2000人,集中供养率由过去的20%,提高到72%。各地敬老院院容院貌不断变化,老人住室宽敞明亮,日常用品齐全,并配有电视机、冰柜、洗衣机、太阳能、空调、电风扇、健身器材等公共设备。院内设有医务室、娱乐室、阅览室。在敬老院生活的老人年人均生活费达到1200元以上。
  大灾之际见真情。在历次抗灾救灾中,民政部门和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始终坚持“救灾第一”的原则。五年累计投入救灾资金2512.6万元,发放救灾衣被141000件(床),恢复重建住房1.4万间,较好地解决了灾民的吃、穿、住问题。
  救助管理日臻完善。自2003年8月新型救助管理制度建立以来,全县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68人次。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对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并对受助人员开展理一次发、洗一个澡、换一身干净衣服、吃一顿团年饭、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六个一服务,充分体现了民政部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
  双拥优抚成果丰硕
  双拥工作谱写新篇章。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突出科技拥军、政策拥军、法规拥军,县政府先后拿出500万资金持驻军部队改善生活、训练条件。县直部门踊跃为部队送温暖。2002年8月,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第三次命名竹山县为“省级双拥模范县”。
  爱心献给功臣活动有声有色。全县农村义务兵优待金年人平1200元,对军人立功受奖者,按其军功大小,分别给予奖励优待。按政策规定,3次较大幅度提高了补助标准,年发放抚恤补助经费450多万元,保证了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提高。完成了重点优抚对象普查工作,建立了优抚对象管理信息系统。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和“优抚关爱行动”。先后为2500名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发放生活救济款35万多元,安排资金12万元,重点援助70多名优抚对象建新房110多间。为410多名患重大疾病的优抚对象救助医疗费42万多元。
  努力探索和开辟了退伍安置工作改革新路子。五年间,全县共接收回乡退伍军人1210人,其中符合安置政策340人。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减编减员,企业实行民营化,指令性安置退伍军人就业无路的困境,民政部门不等不靠,积极借鉴外地经验,积极向县政府和县财政汇报,出台了符合安置政策退伍军人待安置期间发放生活费和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偿资金办法,实行货币安置315人,占安置总数92%。
  优抚事业单位环境条件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近几年,县光荣院先后投资70多万元,完成了院民楼维修,建自来水塔,新修并硬化院民楼通往食堂道路等4项工程,添置空调、电扇、彩电、木椅等大小设备200多件,使院容院貌大大改观,老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光荣院的干部职工以特有的耐心、细心、爱心为老人们提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服务。老人们说:“光荣院里样样好,晚年生活乐陶陶。”2005年县光荣院被省民政厅授予“先进光荣院”称号。
  基层管理日趋规范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成效显著。2002年和2005年,全县进行了第五届、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2005年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村级组织建设取得了“八改善提高”的好效果。
  婚姻登记工作走向法制法、规范化。新的《婚姻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县民政局就组织全县婚姻登记员进行了集中学习和培训,积极推行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公布上墙,自觉接收监督。组织专班开展婚姻登记收费情况检查,杜绝超标准收费和搭车收费。结婚登记率、登记合格率分别达到98.5%、100%。
  殡葬事业迈出了新步伐。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县民政局和城关镇政府的共同努力,2005年5月正式建起竹山县城关镇殡仪馆和经营性公墓区,使竹山殡葬事业迈出了全新的步伐。
  福利事业欣欣向荣
  五年来,县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精神,不断探索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新路子,使各类社会福利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社会福利彩票发行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已累计建电脑福利彩票投注站18个,销售电脑福利彩票3000多万元。县福利院不断强化服务管理,达到省三级院标准。残儿康复中心,先后办残儿家长康复知识培训班9期,培训530人,残儿康复训练班13期,参加培训的残儿727人。于2004年7月开始,启动了残儿康复“明天计划”,会同县医院完成残儿康复手术3例。认真贯彻实施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完成了全县贫困老年人的普查工作,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书画和门球比赛,较好地落实了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龚勇前)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