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县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涌现出了一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积极参与、在弘扬家庭美德上倾注爱心的优秀市民。为了表彰先进,弘扬时代精神,更好地激发全县人民积极参与文明竹山建设,县文明委决定:授予黄崇周等10名同志为“十大文明市民”荣誉称号。
县文明委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为弘扬时代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为建设文明竹山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县文明委号召,全县广大市民要以“十大文明市民”为榜样,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例,努力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投身社会道德实践,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精神,为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为加快建设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竹山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十大文明市民”名单
竹山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二00七年九月十七日
十大文明市民简介
1、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好干部——黄崇周:男,中共党员,1964年4月生,县委办副主任、信访局长。该同志自2004年3月调到县信访局以来,不计名,不计利,不攀比,任劳任怨,始终站在接待群众来访的第一线,担当一号接待员,每年接待来访群众1000余人次,接待集体上访50余批次。在他的努力工作下,全县信访老户由原来的100余户下降到10余户。他视群众为亲人,曾多次自己掏钱为来访困难群众解决餐费和返程路费。因其诚心为信访群众办实事,赢得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赞同。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授予全省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先进工作者。
2、传播群众文化的业余舞蹈辅导老师——张凤英:女,中共党员,1955年3月生,县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干部。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群众文化娱乐健身辅导这一岗位上,赢得广大市民群众的爱戴。特别是今年以来,主动承担起堵河广场群众舞蹈健身辅导和其它10多个社区健身队的辅导工作。数千群众在她的带动和辅导下,热衷起舞蹈和健身。她为丰富群众业务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3、政法战线上的文明使者——高发清:男,中共党员,1967年9月出生,县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生活上,他是个好人;家庭中,他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业务上,他是把好手。十余年的一线审判岗位工作,他办结案件千余件,没有一件上诉发还重审。2006年3月份,他调整到立案庭工作后,面对前来进行法律咨询或者前来申诉上访者,总是主动热情招呼,耐心细致做好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两年来经他审查立案3000余件,无一冤假错案;经他承办的申诉信访案件,无一件累诉缠访。他先后二十余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优秀法官”,并被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荣记三等功。近五年来,他先后向城关防洪堤、法院扶贫联系村、困难当事人捐款、捐物3000余元。
4、13年坚持资助贫困学生的普通医生——朱名耀:男,1971年11月出生,深河乡卫生院医生。他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却有着比平常人更博大的胸怀。13年来,他无偿拿出8万多元资助14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在2005年8月的一次洪灾中,家住深河村九组的李君家里的房子成了重度危房,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正在读高三的李君和已经上长江大学的哥哥李坤都面临退学。朱名耀毫不犹豫地拿出了4000元,资助李君上了学。“我不希望看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退学”!朱名耀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朱名耀的办公室,有一个叫秦磊的学生在信中这样写到:“您对我的一切恩遇,心中充满着感激,充满着温暖,除了父母外没有第三个人这样对我,那段情,那份意,我怎能忘掉呢?”如今,在受到朱名耀资助的学生有的已经事业有成,有的正在上学。他们经常以书信方式向朱名耀汇报工作学习情况,以感谢他对莘莘学子的无私关爱。
5、基层干部的好榜样——王义富:男,中共党员,1951年8月生,宝丰镇主任科员。王义富一参加工作就与花鼓船歌结下不解之缘,他30年如一日,坚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鼓船歌、十星歌来传唱、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宣传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2006年初,为把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新精神尽快宣传到群众中去,王义富连夜编排了《建设新农村三字歌》,冒着大雪深入到喻家塔、双庙、韩溪河、下坝等10多个村演出,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目前,他已搜集了3000首、15.5万字的花鼓船歌,并印集了1000册,在县内引起良好反响。今年56岁的王义富,仍然保持着胜似年轻人的工作激情,除了唱歌,他还坚持写新闻报道,用相机捕捉美好生活瞬间,每年在县以上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00余篇,图片数十幅。王义富曾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誉为“深山歌王”,传唱“十星歌”的场景曾被中央1台、2台做过报道。近年来,王义富获得省、市、县多项表彰,其中2006年被县委授予为“基层干部的好榜样”。
6、孝老爱亲的楷模——李应林:女,1965年10月生,中共党员,柳林中心学校总务主任,曾多次获得市、县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孝敬双亲,有口皆碑。李应林在家中排行老大,下边还有2个妹妹和1个弟弟。从她懂事起,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她的肩上,父母年迈,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她毫无怨言,承担起照顾老人晚年生活的重担。李应林高中毕业后,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用微薄的收入供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读书,帮助他们走出了大山。作为一名山村学校的教师,李应林把山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帮他们垫付学费,通过网络发起公益活动救助贫困学生,保证了数十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7、与爱滋病患者“亲密接触”的村医——王焕云:男,1961年5月生,中共党员,溢水镇陈家铺村村医、温馨家园园长。2001年7月,一个感冒发热的村民久治不愈,得知病人曾在外地卖过血,职业的敏感使王焕云联想到艾滋病。遂将情况及时报告给上级,通过县疾控中心抽血送检最后确定为艾滋病患者。这一惊人的发现,在王焕云心中引起强烈的震憾,他继续对附近几个村卖血村民进行了调查,结果经筛查又发现几名患者。因贫困而卖血,因卖血患上可怕的疾病,王焕云对可亲而贫穷的父老乡亲深感痛心,神圣的职业使命感使他下定决心,向艾滋病患者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成为我县第一位自愿服务艾滋病患者的乡村医生。自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防艾一线,每个月就有近20天时间同艾滋病患者“零距离”地生活在一起,为他们发放抗病毒药物,定期为艾滋病患者做健康检查。2005年5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王焕云“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10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