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出一片新天地
——城关镇深化“三级联创”促发展侧记
开栏语:城关镇党委围绕争创“全省五好乡镇党委”目标,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和谐社区建设主题,举全镇之力,分层推进,上下联动抓创建,有力促进了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上水平,为全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本报从本期推出“三级联创看城关”系列报道,介绍该镇一些好的作法,以起到借鉴启迪作用。
连日来,城关镇党员干部活跃在新农村建设主战场、引领农民茶果园里修枝施肥,示范带动;进社区走街串户、倾听民声;走出机关结对帮扶、培植典型;参与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破解难题……上下联动抓创建,固本强基促发展已成为该镇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龙头带头 提高党员服务本领
城关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既有城市工作又有农村工作,既管市民又管农民。尤其是近年来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大项目较多,涉及到该镇的就达20多项。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中,面临着拆迁、征地、协调等多方面的艰巨任务,但他们不回避矛盾、不推诿难题,而是脚踏实地做工作,实实在在搞服务。城区土地收储是推进沿河大道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原城西村、东门村、莲花村近300多户群众的切身利益。镇党委安排4名党员干部牵头协调具体工作,先后召开群众会30多次,上门做工作200多人次,对重点户上门做工作达10次以上,经过3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完成了350亩的土地收储任务,确保了县城沿河防洪大堤建设和城区开发的快速推进。桥东工业园是落实工业强县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扩宽园区道路,优化园区环境,需要解决规划区内10户民房拆迁问题。他们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政策和真诚打动拆迁户,尽可能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廖维富一家五口,有32平方米的住房需拆迁。对此,他们经过多方打听,帮其联系了一家便宜的两室一厅出租房和一间门面房,较好地解决了他的住房和生活来源问题,使他万分感激。在服务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使党员干部增强了大局意识,锤炼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
创新载体 提升党员干部形象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三级联创”活动向深度、广度拓展的重要途径。这是镇党委一班人的共识。为了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他们创新“三级联创”活动载体,遵循“服务群众、自愿互商、据实承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在全镇深入推行党员承诺制。目前,全镇14个村党支部、10个机关党支部、16个社区党支部1200名党员承诺为民办实事1000余件,解决具体问题410个,通过履行诺言,增强了党员意识,树立党员新形象;城关镇党委组织13个机关党支部、192名脱产党员在乔儿沟村开展了“党员群众心连心、携手共建新农村”帮扶活动,13个机关党支部已累计投入13万余元,已帮扶37户农民以院落整治、“三改一建”、“三清一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通过物资上的的帮扶,思想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帮带,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住房亮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村风民俗健康化”的工作目标,使乔儿沟村整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展“走进社区,为居民服务”活动,镇政府党员干部为居民办实事40余件?举办青年党员干部“我为党旗增光辉”演讲赛,增强了青年干部公仆意思和大局观念,展现了青年党员干部的青春才华;开展党员与留守孩子结对子活动,统一印制《留守孩子登记表》,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和成长记录,掌握留守孩子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使党员成为留守孩子生活的照顾者、学习的引路者、成长的保护者。
双培双建 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城关镇党委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思想僵化、作用弱化等问题,以“把农村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能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激活党组织的“细胞”。通过“传、帮、带”全镇有56名农村经济能人加入了党组织,已有23名经济能人党员成为村干部。乔儿沟村党员龙德柱原在外地从事销售业,2004年回村后,他个人投资20余万元,租种外出务工农民土地107亩,联合全村105户农民发展杏李1200亩,成为农村致富领头雁,今年6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高家庄村党员黄治斌原从事餐饮、建筑业,2005年11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组织村民建起了石灰粉和黑石料加工厂,被群众誉为“点石成金”的引路人。乔儿沟村杏李种植大户龙德雄,热心为果农提供果树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经过村党支部的两年培养,去年7月加入了党组织。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作用,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成立了乔儿沟德农林果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刘家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南门村蔬菜专业村。 (党世根 洪齐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