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魅力新村——和谐文明新村大展示”系列之六
发布时间: 2007-06-0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护架:条条大路通农家

策划组稿:袁  斌  李家林

  


镇里干部搞规划。


幼儿园里笑声多。


河道治理见雄心。


集镇新姿美如画。



背 景

  A:擂鼓镇护架村   由原护架、双寨、碾槽、佑城4个村合并而成,土地面积3400亩,下辖17个村民小组913户3122人。
  B:世行贷款道路安全示范村     护架村交通位置优越,世行贷款道路安全示范村,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示范村。老白路和襄关省道在“罐子口”相交为“丁”字形。今年5月,擂鼓镇在“罐子口”新建的政府办公楼投入使用,使护架村成为镇政府驻地。


数 字

  A、公路建设:拥有2条省道,全村通村水泥路16公里。
  B、其他建设:拥有全市第1个村级幼儿园。 “三改一建”512户,80%农户有电视。大小车辆72部,300亩板粟基地,2个民营企业。
  C、 人均纯收入: 2006年人平纯收入1922元。


现场:走马看护架

  “佑城罐”是名符其实的西部“咽喉”,老白路和襄关省道就在这里相交,是通往竹溪县以至陕西省的必经之地。但尽管赫赫有名,原来的标志除了路牌,也就是个大土堆了。5月下旬,记者来到“佑城罐”,这里已是旧貌换新颜。新建的擂鼓镇政府办公楼高大气派,楼顶彩旗迎风招展;襄关路和老白路两旁崭新的楼房连成一线,还有好几处工地正在施工;行道树浓绿欲滴,花池里一片青翠;再加上镇标、路灯,这里已经成为新兴的集镇。
  “佑城罐”也是护架村的中心地段。
  相传唐朝时庐陵王从此经过时遇险被救,此地于是得名“护驾”,后误为护架。
  我和护架村党支部书记师利胜骑着摩托车看看停停。在柯家湾,擂鼓镇纪委书记李勇和其他干部正拿着皮尺搞测量。问他怎么给护架村“打工”,他说,要在这里修一条500米的环形水泥路,连接到各家各户,他们协助护架村搞村庄和道路规划。
  虽然拥有两条省道,但2004年前护架村更多的农户还是望路兴叹。2004年5月,护架村争取到世行贷款项目来修路,当年在朱家沟铺修水泥路3.2公里,村民们欣喜若狂,还成立了护路机制。再后来,护架村利用国家通村水泥路政策,又铺修水泥路12.8公里,除一个处于滑坡体上的村民小组外,水泥路组组通,有些院落户户通。加上两条省道,护架村的交通状况是相当优良的,是当之无愧的全市道路安全示范村。师利胜带我看了几处院落,都是树木掩映,水泥路通院连户,地面整洁,干净清爽。
  师利胜说,修好了路,才好搞建设。护架村现在已经完成了“三改一建”500多户;有70多户购买了车辆跑运输;80多户搬到集镇建房。护架村有板粟基地300亩,师利胜还想发展500亩茶园。
  我们来到护架幼儿园,这是全市第一个村级幼儿园。园里有孩子30多名,不光有本镇的孩子,因为交通便利,还有得胜镇、宝丰镇以及竹溪县邻近乡镇的孩子,早送晚接。
  师利胜还指点我看了河道治理工程。河道上盖着厚厚的预制板,似乎昭示着护架村发展集镇的雄心壮志。我想,生机勃勃的护架村一定会日新月异。


王家院,护架村襄关省道旁一个普通的院落,绿松掩映,水泥路直通农家。


感言: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擂鼓镇镇长周玲:护架村交通位置优越,基础牢固,尤其是通村水泥路和三改一建起步早,速度快,质量高,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新农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水、电、路等建设基础夯实夯牢,切不可做些“花架子”和“面子工程”,这样才能为广大农村带来希望,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才是真正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擂鼓镇政府迁到护架村,为护架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擂鼓集镇建设将极大改变护架村的村容村貌,我们将继续抓好道路、三改一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护架村将变得更加富裕、文明和靓丽。


启示:万丈高楼平地起

  护架村从修路出发,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其实,不仅是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切不可等闲视之。“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牢了,房子才能往上盖;基础垮了,再漂亮的房子也得倒下来。
  猛一看,基础设施建设似乎与“二十字”并不相关,事实上一体相连。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离开了电,不仅改善不了生活条件,也发展不了加工业;离开了水,农业生产也没有保障……可以说,没有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一句空话。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它并不仅仅指的有钱花,建设与改善农民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农民宽裕的重要内容之一。请问,揣着大把钞票却没水洗澡,能算是生活宽裕吗?没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生活宽裕只能是空中楼阁。
  要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实现村容整洁,离开了“三改一建”,鸡鸭满院飞,垃圾随处倒,想整洁也整洁不了,也不能带动农民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这尤其需要我们夯实基础,使新农村建设芝麻开花——节节高,否则基础不稳,就变成瞎子点灯——白费蜡。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