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局结对帮扶喻家塔新农村建设侧记
组稿:陈兴云 王建华 龚勇前 王益华
县民政局从2001年挂钩帮扶宝丰镇喻家塔村以来,真扶贫,扶真贫,使该村的穷困面貌发生了极大改变:一排排整齐的民房窗明几净,一条条水泥路如玉带通组进院,一片片茶园吐清香,综合服务小超市、卫生室、福利院、文化娱乐室一应俱全,正展现出新农村的旺盛青春与活力。
喻家塔人都还没忘记县民政局第一次进村扶贫时的情景。2001年春,为支持贫困户春播生产,县民政局运来5吨化肥,可还没等村干部分配,就被村民从车上哄抢了。他们都认为自己该照顾。也难怪,当时村上没有一条象样的路,全村700多农户家中有存款的不足200户,使用彩电、冰箱等电器的不足100户,村民人平年纯收入仅1260元。
找准切入点,拟定规划目标是扶贫的关键。局领导和驻村队员深入农户走访调查,帮助分析贫困原因,为实现早日脱贫寻找致富路子。解决通行、吃上自来水、修灌溉渠是百姓多年的期盼。工作队与村委会一起,提出了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立新机制的“三新”发展思路。经常以会代训,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劳务收入和多种经营。观念一变带百变。扶贫当年就有近百群众闲时出门打工,8户人家尝试种茶。
喻家塔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共经历了打基础、大发展、提档次三个重要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县民政局都是他们的重要支撑。
2004年,喻家塔村被列为全县1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之一,县民政局抢抓政策机遇,拓宽扶贫视野,对过去制定的发展规划进一步修改,改过去送粮、送肥“输血式”扶贫为修路、兴产业开发式扶贫。共组织协调扶贫资金60多万元,修通村主公路3公里,修堰渠2000米,建茶叶基地1500亩、板栗基地300亩,使该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整体提高。
2006年,该村又被确定为全县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为帮扶单位,县民政局深感压力巨大。他们派出一名副局长挂帅,带3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驻村帮扶。他们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那些投资不大、见效较快、受益面广的“三改一建”和入院路硬化为突破口,共争取到国家、省、县扶持修路资金125万元,组织群众捐助资金180余万元,复修村组公路24公里,新修公路8.5公里,架设便民桥3座,修入院到户水泥路2.5公里。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农民改厨、改厕、改栏300户,建绿化池65个250平方米,108户人家房屋修葺一新,建起了水泥晒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当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407元,是2001年的2倍,新增各类车辆38部,经商从业人员发展至126人。
今年,县民政局重点扶持该村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已扶持现金8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通组公路5公里、入户路2.3公里;完成沼气42口、水窖40口;修复堰渠1500米;完成农户亮化美化工程70户;下重手帮助30户特困群众解决住房难题;管理好茶园,实现茶叶收入4万元;集中民智,管理农户卫生、道路保洁等社会事务。
道路拓宽,老房维修,粪坑填平,都涉及到农户的切身利益。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工作队员经常与村干部一道驻扎工地,公路上、稻田旁留下了他们奔波的足迹。村民李万国清楚地记得,当初村里浇路要拆掉自己堆放杂物的小屋时,工作队员如何一次次地做他思想工作。在修2组至4组水泥路中,因水泥不付现钱拉不到导致施工机械、工人停工待料,局长王世国、党组书记汪宗国亲自出面协调筹款5万元,解了施工燃眉之急。
为使该村朱家湾滑坡体上居住的32户人家早日迁到安全地带,工作队积极做协调工作,帮他们找宅基地、联系建筑材料,并组织50多名党员干部进村结帮扶对子,捐现金8000多元解决他们生活困难。村民也纷纷拿出家中积蓄,到交通方便的公路边建房,告别祖祖辈辈生活的穷山坡。1组村民王彩英一家三口,丈夫长期患病,是全村有名的老救济户。老王最大的心愿是能拆掉木板和土坯支撑的危房,盖2间新房,为憨厚儿子早日娶上媳妇。工作队、村干部凑钱为老王买水泥、砖材,联系工匠。搬进新房后,老王逢人就说:“没有共产党,没有县民政局的帮助,我这辈子恐怕也圆不了新房梦!”
靓丽的喻家塔村一角
县民政局局长王世国(右)、党组书记汪宗国(中)为该村特困群众送去衣物,鼓励他们自强自立,早日摆脱贫困。
新村新气象
出门穿皮鞋 进门穿拖鞋
在喻家塔村采访时,村民常兴林笑着说:“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农民也过上了‘出门穿皮鞋、进门穿拖鞋’的城市人生活了。”
喻家塔中心大院过去人称“猪屎街”,没有一条硬化路,黄泥巴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浆满地,村民叫苦不迭。近年来,该村在村庄整治改造中把重点放在了治理村庄中存在的“脏、乱、差”现象,通过硬化通村、通组、进院水泥路,建沼气,改栏、改厕、改厨,人畜粪便得到治理,柴草枝叶大幅减少,为群众营造了一个整洁的环境。农民生活也开始变得时尚起来,基本上每位农民都有三双鞋,下田干活穿草(胶)鞋,赶集、进城穿皮鞋,在家休闲则穿拖鞋。
冯良华:把冬枣当庄稼种
喻家塔村1组农民冯良华所种植的2亩冬枣,今年已全部开花挂果了。据预测,他今年可收冬枣千余斤,实现收入3000元左右。
过去老冯是出了名的“一根筋”,种庄稼只种玉米、稻子,连蔬菜都不愿多种,用他的话说“那不能当饭吃”。老冯的开窍缘于他出门打工,他看到许多地方的农民靠种菜、种果发了家;从本县市场考察,发现做水果生意的越来越多,几元钱一斤的水果被群众接受和消费;尤其是深河乡已见收的草莓给了老冯最大的启发。
2005年,该村动员群众种冬枣,种苗由政府免费提供。老冯第一个报了名,并将自家2亩旱地腾出来种冬枣,成为全村100多户种冬枣的示范户。老冯特自信地说,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自家距宝丰集镇仅5公里,冬枣就是不能进超市,零卖也能很快卖出去。
为了早日见收,老冯还专门买了冬枣种植管理方面的书籍,遵照科学方法适时松土、锄草、施肥、治虫,枣树两年便长到1人多高,今年已全部开花挂果。县林业局到该村传授摸芽、环剥护花保果技术,他还主动接技术员到田里试验指导。
大事小情广播里喊个明白
“喂,广大村民朋友们,请大家先把手里的活儿放一放,听我说,县林业局又来我村传授花期冬枣护花保果新技术了。大家速到冬枣基地听专家现场讲解,机会难得,切莫错失良机。”喻家塔村副主任龙益贵敞开嗓门在喇叭上一喊,村民很快从四面八方向冬枣基地聚集。
“真灵啊!”见记者好奇,龙益贵淡淡地说,这些年老百姓都适应了,村上有啥大事小情都在广播里喊喊。比如,哪些妇女要参加B超检查,镇上工作人员一到村,我们就在广播里通知,方圆2公里的住户都能听到,少耽误工夫;各项目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卫生检查结果等,不仅张榜上墙,同时在广播里公布一下,便于农民监督。
刚刚启动的农村低保,是群众最关心的话题。什么样的人能享受,什么样的人不能享受,村上通过广播把政策向农户宣传得一清二楚。并把农户申报的收入情况也在广播上公布,有效避免了关系保、人情保。
偷鸡摸狗的事没有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古话在喻家塔村得到印证。
几年前,一到丰收季节,总有成片玉米、豆子长在地里就被人掰走的,也有收回家存放在稻场、屋檐下却被人偷走的现象。如今,粮食长到烂在地里都没人捡,晒干扬净成袋的粮食撂在稻场很长时间都完好无损。对此,三轮司机龙益山最有发言权。
今年3月12日傍晚,龙益山给喻家塔村一商店送去1000公斤面条。可车行至4组岔路口时,车子出现故障走不动了,村里又没有修车师傅。天气冷,车上也不能睡觉,请人卸车又不划算。龙益山冻得实在坚持不住了,扔下车,自己到村民家找地儿睡觉去了。第二天早上去看,一车面条安然无恙。
村民们都说,现在生活较往年富裕多了,哪儿还有人干偷鸡摸狗的事,这好的政策再偷鸡摸狗的也丑。村党支部书记冯显亮介绍,该村已连续五年没发生刑事、治安案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