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魅力新村——和谐文明新村大展示”系列之十
发布时间: 2007-07-1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田沟:开启富民路

策划组稿:苗东升 魏远勇  赵虎信



良好的居住环境。


特色养殖在发展。


便捷的通村到院水泥路。


林特产业有起色。


道路硬化到农户家门口。

背 景

  A:双台乡田沟村   位于我县北部,距县城37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209户,822人,耕地面积566亩,其中水田135亩。
  B: 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位置偏僻,加上没有支柱产业,到2004年农民收入不足1200元,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村里没有一家盖楼房,20多户村民外迁。

数 字

  A基础设施建设:该村纳入全县新农村示范村后,建成通组水泥路4公里,硬化农户稻场35000平方米,整修房屋116户,新建公厕4所,垃圾池20处;庭院绿化植树5000株;完成沼气池建设93口;建起卫生室、活动室、福利院;新建和再建新房户25户。
  B产业建设:按照“山中木瓜、金银花,山下培植养殖户,庭院发展枣皮,人平3亩经济林”的经营模式,目前全村建成木瓜与金银花套种基地600亩,农户房前屋后栽植枣皮500亩,养殖山羊1200头,实现人平1头猪10头羊的目标。

现场:日子过得更舒心

  7月初,记者踏进田沟村就感到耳目一新,放眼望去犹如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院落整洁有致,农户住房洁白靓丽;整洁平整的水泥路已经取代了四年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水泥路已通到家家户户;沿河岸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一年前的田沟村,简直是今非昔比。4组村民张光禄笑眯眯地说:“过去村民都认为村里偏僻,经济落后,许多人都搬到外乡去定居了,现在村里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下雨天串门也不用穿雨鞋了。村党支部书记黄治斌介绍,从去年10月26日开始,田沟村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市、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帮扶下,对全村重新进行了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进程,到目前,全村新修通村到院水泥路7.5公里,帮助农户改造房屋116户,村里建起文化活动中心,有了卫生室、活动室和福利院,村民也过起城里人生活。现在全村有25户忙着在建新房。
  快中午了,在人们的想象中,这个时候应是家家炊烟袅袅。而在田沟村,却不见袅袅炊烟,但能闻到扑鼻而来的饭香。“我们乡下也用起清洁能源沼气,煮饭做菜不再用烧柴了。”黄治斌的话,解除了记者的疑虑。“走,去看看用沼气做饭。”黄治斌带我们来到冷清发家。冷清发刚从地里回家正准备做午饭。只见他熟练地打开沼气阀:“啪”的一声,蓝蓝的火苗就蹿了上来,“呼呼”作响。不到10分钟时间,饭香从高压锅溢出。冷清发家的沼气池建在猪舍旁边,猪舍与厨房一墙之隔。猪舍一角有一个如下水道式的通道,猪粪顺着通道直接流入沼气池,成为沼气池的发酵原料。“建一个沼气池,比烧柴卫生多了。”冷清发指着一旁的老虎灶说,“自从今年建起沼气池后,老虎灶就没有用场了。沼气做饭火力不比老式灶差。”在他家观望的村民接嘴说:“沼气炉,火力大,卫生方便,一锅水一会儿就烧开了。村里大家都建设使用沼气后,各家的庭院、厕所、猪圈、厨房都变得干干净净,夏天也闻不到臭气,还节约了森林资源。”据了解,现在该村已有93户人家都用上沼气,还有20多户忙着在新建。
  踏进村民蒋光华的庭院,在阳光下,2层楼的房屋格外耀眼,门前2亩多鱼塘上建了羊圈,饲养着116头山羊。老蒋兴奋地告诉我们:“现在养有1.2万尾鱼,100多头山羊,10多头猪,每年能赚2万多元钱。”蒋光华借助房前屋后的自然资源优势,利用自家的三亩承包田,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鱼塘。他又利用房后的有利山场,在房县、四川等地购买了50只南江种羊,6头种牛,建起了200平方的牛羊圈,100平方米的高标准猪圈和一个高标准的沼气池,把养牛、养羊、养猪、养鱼联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性立体开发的养殖模式,并聘请了一位畜牧医生,常年负责家畜防疫工作。当你步入老蒋的农家小院时,呈现在你眼帘的是一片牛羊满山鱼满塘的富裕美景。
  黄治斌说,村里像这样养殖大户有5户,农户家家都养殖了3至5头猪,户户有5至6只羊。从去年起村里还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植枣皮500多亩,加上在山上发展木瓜与金银花套种基地,村民有了自己的“摇钱树”,如今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感言:多措并举建新村

  双台乡党委书记、乡长但果堂:田沟村自去年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遇到的困难比想像的大。为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我们一是因势利导,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本着“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全村群众建设新村热情高涨,主动投身到房屋改造和产业建设之中;二是争取外援,广辟资金投入渠道。借助市、县工作队帮扶该村的大好机遇,整合政策资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基础;三是突出重点,打造“民心工程”。以整治村庄为重点,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不配套问题;四是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以“十星级”创建为载体,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水平。

启示:同步推进才能增强发展后劲

  双台乡田沟村在新农村中,乡党委、政府按照整体推进的原则,在抓好村容整治的同时,加大产业建设力度,使全村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建设得到飞跃发展,呈现出良好地发展态势。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遵循这一原则,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着力抓好村容村貌和产业建设,使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在产业上,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了“山中木瓜、金银花,山下培植养殖户,庭院发展枣皮,人平3亩经济林”的经营模式,并全力帮助农民建好“摇钱树”,如今家家有了致富项目,农民增收后劲十足。这种同步发展的做法才能增强发展后劲。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