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魅力新村——和谐文明新村大展示”系列之十一
发布时间: 2007-07-2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红庙:希望在山间

策划组稿:袁斌 刘运环 汪宇鹏



木瓜丰收了。


等待开发的板石场。


柯昌平正在建新房。


福利院环境优美。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房屋亮丽的院落。

 

背 景

  田家坝镇红庙村距田家坝镇政府25公里,版土面积28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312户1215人,土地面积3285亩,其中水田585亩,2006年人平纯收入1789元。

数 字

  A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通村水泥路5.88公里,福利院1所,房屋修缮81户,“三改一建”20户,水泥路进院25户,迁移扶贫规划50户,已启动15户。
  B产业建设:打工经济420人,肚倍500亩,木瓜400亩,茶叶200亩,养殖牛羊1000多头。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灰、黑板石资源,已与三新公司达成开发协议。

现场:一路希望一路歌

  红庙村的通村水泥路连接着竹向路。7月中旬,雨后初晴,记者沿王家沟口进山,正碰见红庙村主任柯玉祥带着几位村民清理路面上的淤泥。
  这条今年铺成的5.88公里的水泥路是红庙村的骄傲,因为这条路是全县等级最高的通村水泥路,路面宽4米,厚20公分,同时还有18个汇车位。给我们开车的师傅说,红庙村原来只有一条土路,崎岖难行,遇到雨天更加难走,曾有人把红庙村誉为“十八里长峡”,极言其山大沟深。
  既为“十八里长峡”,自然风光优美。沿水泥路而行,果然风光怡人。沟底流水潺潺,沟边畈畈水田青翠欲滴,山上树木葱茏,时见白鹤归去来兮。路边几个院落白墙灰瓦,与青山绿水相遮掩,颇有世外桃源景象。一处院落旁边有松林,白鹤盘旋其间,据说有上百只之多。生活在这样和谐自然的环境中,连空气都觉得是甜的,何况是生活呢?
  路旁有新房在建,柯昌青、柯昌平两兄弟是从山上迁下来的,新房是两层小楼。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要迁到山下,他们说,山上路难走,买袋化肥都难驮回家,哪有这路边上方便?村支书鲍升树介绍说,红庙村规划到2010年迁移扶贫50户,每户人平补助1500元,帮助山上的村民迁到山下建家园,今年已有8户村民在山下建起新房,用本村的灰板石作屋顶,自然、时尚、美观,赏心悦目。
  鲍升树说,新农村建设要有产业支撑,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红庙村有肚倍、木瓜、茶叶等产业,还计划再发展200亩茶叶,但他更盼望的是开发灰板石和黑板石资源。鲍升树算过,如果年开采板石100万平方米,红庙村可解决100名村民就业,同时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曾有房县人来此开挖灰板石,并开挖了简易公路,但稍有雨雪,就路断车停。其实,红庙村不仅有灰板石,还有黑板石。三新公司看中了这里的板石资源,去年与田家坝镇达成优先开发协议,并出资协助红庙村修建通村水泥路,水泥路加厚、加宽部分以及18个汇车位由三新公司负担费用,共计26万元。
  要到板石场,还得走好几里山路。一路上鸟鸣山幽,新挖的简易土石路面上却沟壑纵横,凸凹不平,难怪车子上不来,恐怕摩托车也难开上山。石场在半山腰上,裸露的山体上全是巨大的板石,闪亮闪亮的,仿佛巨大的眼睛朝山下张望,恐怕也是希望早些走出山门成为有用之材,为红庙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吧?

感言:建好自然和谐新农村

  田家坝镇党委书记陶猛:红庙村是重点贫困村,也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红庙村的新农村建设中,我们着眼于资源开发,服务于产业发展,致力于农民增收致富,全力建设以自然和谐为主题的新农村,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成果。作为南部山区的一个村,能在短时间内初具新农村雏形,殊为不易。
  在通村水泥路建设中,我们通盘考虑了板石资源开发和迁移扶贫工作的需要,修建高标准的水泥路面,既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又增强了发展后劲。在产业建设中,充分发挥红庙村山场广阔的优势,发展肚倍、木瓜、茶叶等产业,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同时结合迁移扶贫政策,让山上农民迁到山下,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使新农村建设在红庙村红红火火。

启示:因地制宜建新村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新农村建设不能也不可能千篇一律。红庙村在推进房屋修缮、“三改一建”、道路硬化的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本村的实际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尤其是着眼于板石资源开发和迁移扶贫工作,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义。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对红庙村来说,板石资源开发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带动道路交通等多方面的发展,而且能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有了生产发展这个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农民才能迈向“生活宽裕”的目标。红庙村地处南部山区,山大人稀,高山上分散农户致富难,难就难在道路、信息多方面的闭塞上,迁移扶贫是山区农民脱贫的捷径,红庙村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努力推进迁移扶贫工作,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想见,随着板石资源开发、迁移扶贫工作的推进以及肚倍、木瓜、茶叶等产业的发展,再加上红庙村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不远的将来,红庙村一定会成为人居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