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寻亲(7):漫漫寻亲路圆满大结局
发布时间: 2008-10-2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10多年前的小张。
 

  现在的小张。

离别了14年的母子抱头痛哭

    9月29日上午11时28分,浙江《青年时报》记者丁丹青逐一给“寻亲联盟”26家媒体的记者打电话:“小张的家找到了!”声音中饱含着激动。
  与此同时,江苏省扬州市仪征谢集镇一个小村子炸开了窝,走失14年的村民小瞿(本报曾多次报道的“小张”)突然回家了,离别了14年的母子抱头痛哭,全村为之动容。

寻亲第三站直指江苏

  十堰市竹山籍女孩小周打工4年帮无名男子“小张”找家的故事见报后,5个省的26家媒体组成“寻亲联盟”,帮小周给“小张”找家。
  在浙江和安徽寻亲失败后,寻亲团在浙江省公安厅的帮助下,重新梳理了线索,他们认为“小张”的家最有可能在江苏省。9月27日,寻亲团奔赴寻亲第三站江苏。
  《扬子晚报》、《扬州晚报》、南京电视台、扬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小张”寻亲的事情后,众多市民提供线索。其中,扬州仪征男子豆立兵说,以前他工作的谢集包装厂有个聋哑人,很像“小张”。“开始我还不能确认,直到画面上播出他们寻找纸箱厂的镜头,我才觉得‘小张’一定是我当年的同事。”豆立兵说:“他当年还是个学徒工,年纪还小,是个娃娃。”
  9月29日上午,寻亲团带着小周、“小张”赶赴仪征。在车上小周安慰“小张”,让他不要担心。小周还给“小张”唱起《生死不离》,她改了歌词:“无论家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在去谢集镇的路上,“小张”对小周“说”:“要是这次真的能找到爸爸妈妈,我一定要上去紧紧地抱住他们。”
  到了谢集,豆立兵已如约等在那里。“像!就是他,样子基本没什么大变,看起来特别眼熟”,豆立兵一见到“小张”就飞奔过来,拉住“小张”的手,但由于之前他们并不是在一个车间工作,“小张”对他并不熟悉。
  在豆立兵的引领下,寻亲团来到了当年的谢集包装厂,包装厂在10多年前就倒闭了。但是,旁边有一座大门紧锁的青瓦灰石房,透过房子的玻璃窗,里面堆积的纸箱依稀可见。这时,“小张”指指旁边的厂房示意小周:“我走的时候这个厂房还很高。”当他从窗户中看见厂房里的剪板机,就兴奋地指给小周看,“真的是这里,这是我以前工作的地方。”
  豆立兵说:“这里还有一位老同事叫马福良,他也一定认识‘小张’。”于是,他打电话和马福良联系。老马来了,还没走近,“小张”便几步冲上去,紧紧握住他的手,他一边和老马亲切地“寒暄”,一边用手语询问,“我们厂里原来还有一个人腿有点毛病,他去哪了?过得好不好?”
  另一位知情者,瞿庄的尹师傅带着寻亲团往“小张”家去。在车上,“小张”一直看着外面,紧张得头上直冒汗,看到熟悉的青瓦砖房,小张急忙跳下车,差点摔倒在地上,他朝记者们直比画:“这就是我的家,我找了十多年的家!”“小张”看见自己家的砖瓦房,一头扑上去,贴在墙上哭,蹲在地上哭,跺着脚哭。

母子抱头痛哭让全村动容

  “小张”刚下车门,一名男子就迎面跑过来。“小张”认出来了这是他的堂叔瞿永兵。“小张”跑上去,和堂叔紧紧抱在一起,激动地“哇哇”大叫,眼泪奔涌而出。
  乡亲们听到消息都赶过来了,有的还打着赤脚,小跑着,谈论着。“小张”哭着和乡亲们一一拥抱。瞿永兵说,“小张”真名叫瞿生林,今年34岁,是家里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瞿生平一直在无锡做生意,已经成家,有一儿一女,妹妹瞿生燕在昆山生活,22岁,还没出嫁。父母都在无锡生活。
  小瞿的亲戚,52岁的赵修翠,正在厨房做饭。她听说小瞿回家了,着急得顾不上走大门,直接从厨房靠路边的小窗户里爬了出来。同村的小姑娘高云云听说瞿哥哥回来了,跑到小瞿家,焦急地问:“你还记得我吗?你走时我才这么高。”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画着。小瞿亲切地笑着,不住地点头。
  小瞿的家和他凭记忆画出的图画几乎一模一样,大门前贴了一幅瓷砖砌起来的对联:“家居黄金屋,人在幸福中”。正厅里挂着仙鹤图,桌子上摆着旧式钟表,墙上挂着的小瞿祖上的遗像。
  下午3时,小瞿的爸爸瞿永禄、妈妈翁翠琴、弟弟瞿生平、妹妹翟生燕从无锡赶回家。翁翠琴一下车,小瞿就像孩子似的扑进她的怀里大哭起来,双手不断拍着妈妈的背。翁翠琴激动得语无伦次,拥着儿子:“你跑到哪里去了?你怎么走了这么多年?你知道我多想你!”
  母子俩抱头痛哭,恨不得把这么多年所有伤心事全哭出来,在场的乡亲们感动不已,他们忙把母子劝开,“慢慢说,慢慢说,回来了就好。”
  小瞿一边紧紧搂着妈妈,一边又让爸爸过来,爸爸一直笑着,笑着摸着儿子的头说:“终于回家了,我们终于团圆了。”
  弟弟瞿生平慢慢地从车里走下来,眼里全是泪:“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我真的太激动了,我感谢所有帮助我哥回家的人,尤其是小周姑娘。”
  妹妹瞿生燕一直默默地看着哥哥:“他离开家时我只有6岁。但我记得,小时候都是他陪我玩的。”

“儿子,妈妈想你想了十多年”

  “这些年,每到过年,我们都不敢提我哥,怕我妈难过。可我知道,不提我妈心里也难过,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心病。”哥哥瞿生林拉着母亲的手边说边哭。看到哥哥拉着妈妈的手哭个不停,瞿生平向他比画:“不要哭,男人要坚强。”而自己的眼泪却不住地往外涌。
  瞿生平说:“哥哥走时,我还在沈阳打工,听妈妈说,他骑着自行车走了就再也没回来。我很难过,但也没办法。”从此,他暗暗下决心,发誓要挣钱,再找哥哥。他去上海学厨师,后来试着开小饭店。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先后在上海、无锡一共开了4家餐饮店。
  他说,中午接到堂叔的电话,说哥哥回家了。当时他的脑袋一下子变成空白,等回过神来,马上跑向车库驾车往老家赶。开出10分钟后,想到得把父母也带回家,于是掉头回去接父母。在高速公路上,瞿生平握着方向盘的两只手都在发抖。
  听到儿子回来了的消息,母亲翁翠琴大哭起来,“儿子啊,我想你想了10多年啊!”
  瞿生平的女儿瞿奕,虽然从没见过小瞿,但还是很亲昵地用手环住小瞿的脖子,亲热地叫:“伯伯,伯伯,给你烟。”
  下午5时,寻亲团离开了瞿庄,临走前,记者给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这是瞿家第一张全家福!

是走是留,小周难以决定

  看到“小张”有个这么幸福的家庭,小周很开心,“终于为他找到家了,我的心愿也终于了了。”
  小周很认真地嘱咐他的家人,“在山东时,我带他去卖助听器的地方测过,他一直是有听觉的,戴上助听器,都能听清楚,我想给他买,但一直没攒够钱,要是家里条件允许,还是先带他去医院看耳朵”。
  瞿生平当场表示:“当然当然。我一定会尽力想办法给他治病,还想送他读书,总之,他有什么心愿,我一定尽全力支持他。”
  小瞿和家人抱头痛哭的时候,小周也在一旁抽泣。看到小瞿的家人那么疼他,小周又开心得直笑。但小周高兴的神情里透出了不安。之前,小周就说过,找到家的那刻,也是他们的离别之时。如今,“小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小周也要离开了。
  听了小周打工4年帮儿子找家的事情,翁翠琴拉着小周的手,“我们全家一辈子都会感激你的。你一定要在我们家多玩几天。”
  然后,当日下午,寻亲团要离开江苏的时候,小周却要和记者们一起回杭州。见小周要走,小瞿很是舍不得,他双手握住小周的双手,紧紧贴在胸口“说”:“你走我会哭的,你先在家里住几天,我们再一起回杭州好吗?”
  “你走了,他一定会去找你的,要是又走失了,怎么办呢?”瞿妈妈恳请小周先留下来。
  “那,我先留下来陪他把耳朵看好。”小周的心软了。
  “你真的要走吗?”记者问小周。“要是他找不到家,我肯定割舍不下,现在他找到了,我也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小周说。
  看得出,对于明天,小周有很多的话要说,但也有些小小的顾虑和犹豫。她告诉记者:“只要努力,幸福一定会离我们很近。”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