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域文史
秦巴走廊古盐道
发布时间: 2010-04-2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明安生

  有人说了一句经典的话:要想做事就能找到理由,不想做事就能找到借口。我们几个想出版《秦巴古盐道》一书的肇事者自然就找了一连串看上去站得住脚的出书理由:
  第一,为了了却一个心愿。我们是听老人也是最后的盐客们坐在油灯下讲述挑盐故事长大的一代人,古老、遥远、神奇、神秘的故事像天方夜谭一样令人百听不厌、回味无穷。盐道上那古铜色的脸膛、宽厚的肩膀、巨大的脚板,还有那改做挑煤挑粮用的打杵、扁担一直在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所以,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记下这段脚板底下的历史和这些挑战生命极限的人,了却一个心愿。
  第二,为了抢救一份遗产。这些古道正在被大自然修复,回归自然。具有史诗价值的五千年历史结束了,刻录着人文精神的古道正在沉淀于宁静、寂寞和孤单,历史在这是混沌,画上了句号,但它却成了人们无法拒绝的回忆。盐道的物质功能在消减,精神功能在升华,人们对它的追思才刚刚开始。保存盐道原生态而非再生态、人文而非自然的文化记忆,纪录这肩上挑的、背上背的、脚下踩的文化现象,揭示这片神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正在消亡的独特文化,传承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一种我们无法抗拒的使命和不可言他的责任。历史正在进入一个大变革时代,存在了几千年的东西正在走向消亡和同质,这是历史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虽然无法改变时代,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到了该为此做些什么的时候了。出这本书的本意是对增进文化意识有小补作用,使这些代表文明演进的重要文化符号消逝后,可以立个存照,寄寓人类的人文追求,这是我们的初衷。
  第三,为了填补一个空白。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上,大西北的“丝绸之路”、东南部的海上“丝绸之路”、大西南的“茶马古道”早已名满天下。而在中国的中央腹地秦巴大山隐藏着的一条可以同“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相媲美的“秦巴古盐道”却鲜有人知。也不知地方文化工作者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没有去做这件事,为我们这几个小字辈留下了一个填补空白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填补的这个空白不仅具有区域和民族价值,更具有中国乃至世界意义。
  第四,为了搭建一座桥梁。重庆市是中国第四大直辖市,重庆正在快速崛起。十堰市紧临重庆,如何利用重庆的直辖效应借梯上楼,借船出海,这是我们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辩证法的两大基本特征就是联系与发展,在联系中发展,在发展中联系。我们需要找到一种与重庆找交道的由头,建立与重庆的联系。以巫溪大宁镇为起点的古盐道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与重庆联系的纽带与桥梁。
  第五,为了帮辅一个产业。这一带是旅游资源富集区,神农架、武当山、三峡、小三峡、巫文化、楚文化、房陵文化圈、堵河源、向坝民歌等等,旅游资源丰厚。如果我们进一步叠加涵养新的文化,增添新的旅游文化元素,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推出新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本书运气好,书逢其时。正当我们加紧编著这部书时,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无疑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使我们更加理直气壮地做这件事,出书的理由更充分了、底气更足了。“旅游圈”的建设首先是“路”的建设,这本书歪打正着,专门写“路”,旅游圈需要文化内涵,这本书正是在挖掘盐道文化,旅游圈需要整合资源,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旅游资源。“逛旅游圈,走古盐道”将成为重要的旅游主题。
  古盐道地理位置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盐道以大宁为中心,向周边辐射。位于秦文化、巫文化、楚文化的结合部,居汉中、万州、十堰小三角的交通中心,处西安、重庆、武汉大三角的几何交通中心,形成了以大巴山和盐道为经纬的十字中轴坐标线,贯穿于神秘的北纬30度线左右,构成了“中国西南民间文化沉积带”上重要一环,连接着重庆和神农架,处于“两山一江(南接长江三峡、北毗武当山、横穿神农架)”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位置。在经济社会大洗牌的过程中,盐道一带富集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庆直辖市、神农架、宁河堵河分水岭、南水北调引江济汉通道以及楚巫文化分界岭、民间文化沉积区等多张王牌。这将是我们加快区域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禀赋。
  这里发生的所有文化现象皆因“盐”,因为有了一条盐道,才使盐道成为一条商道、赌道、情道、兵道。因为盐,才使秦巴大山深处有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千里的盐道,构成一个庞大的水陆交通网。不仅有陆道、水道、驿道、栈道,还有古方国、古店埠、古寨堡、古村落、古民俗以及盐夫、纤夫、渡夫等等,共同演绎出令人荡气回肠的史诗绝唱。这是一条艰辛与浪漫交织的古道,一条痛苦与快乐相融的古道,一条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古道,一条神奇、神秘、神圣、神游、神灵之路,一条生活之路、生命之路、历史之路、人文之路、精神天路,这条道上沉淀着太多的人文历史,承载着太多的文化风情。走在盐道上,我们真正感到,中国真正的文化在这莽莽苍苍、山重水复的大地上、大山里,不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文字和文物小品上,我们在这里实地解悟了真正的中国历史。大山若丘,大水若溪,大道无痕。大山大河隐藏着的,分明是历史的浓缩体。这个浓缩体具有强大的概括力,概括得令人难以置信。历史的重叠,使这里充满着生命的弹性和张力。古道是历史的物证,是中华民族征服自然、奋斗永存的精神象征;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也诠释了生命,深刻地提示了人类的根本处境和永恒的命运。我们追寻泛盐道历史,就是在寻找我们的文化之根,在传承着文化的基因,在补充着民族的精神钙质。在解读盐道历史和人文的过程中,我们惶恐不安地追寻着这段历史,生怕因为我们能力不及、不能全面地还原历史而轻薄了历史。
  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睁大历史的眼睛,钩沉索隐,探幽发微,欣赏真善美,探寻发生在古盐道上的神秘而有趣的文化密码和符号,解读生命的信息和空间,醍醐灌顶,越发感到盐道古老得像化石,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境。对于许多神秘的文化现象,我们不敢妄下结论,一览无余则不成文化,只有提出这些命题,留待读者去探揭、去猜想、去评味。
  我们满怀着敬畏之情、幽古之心,来到了盐道的源头重庆巫溪大宁镇,被古老盐都曾经的辉煌与厚重所震撼;我们像流浪汉一样在大山深处转悠,像老鹰寻觅猎物一样在寻访那古老的“郧宁线”、“巴柯道”以及最后的盐夫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深邃而绵长的历史隧道,被盐道的历史文化的厚重、挑夫纤夫挑战生命极限的能力,被大自然不可思议的险峻与神秘所征服和感染,心灵深处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冲动。一部全景式解读古盐道的历史文化图书呼之即出,《秦巴古盐道》一书由长江出版社出版了。
  《秦巴古盐道》全面纪录秦巴盐道历史、解读盐国兴衰之谜、透视盐客百味生活、追忆楚巫古风遗韵、考辩远古神秘信息、铆榫区域文化板块,是一部另版《华阳国志》、新编《三省边防备览》。这本书以“五性五化”体现盐道的特质:泛行政区划性、传统+区域性、纪实性、唯美性、神秘性、带状化、景观化、人本化、通俗化、文化化。同时,考虑到人类正在进入全新的休闲时代,人类发明了文字,但人类却越来越懒得阅读文字,社会正在进入一个读图时代,识图片,看电视,上电脑,使本来就不太多的读书人变成了读图人。这本书顺合了时代的需要,以260多幅精美图片、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反映历史与人文,冲击读者的眼球。以五“行”(盐泉巡、盐道行、盐国讯、盐客寻、盐谜询)绾合全书,五“行”分别对应“神鹿+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28章(代表二十八宿)64节(暗示六十四卦)逐级铺排,构成了一部“五最”书:揭示最底层的事,反映最艰辛人的生活,研究最僻远的地方,探索最悠久的历史,解读最神秘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超强记忆的民族,盐道的历史也曾被纪录过,严如煜先生于1821年著述《三省边防备览》一书,第一次记述了四通八达的盐道,盐大使王汝翼、英国人威尔逊也都曾以不同的方式探索过盐道,但资料很不全面。我们欠历史的债太多,为了历史不再尴尬,187年后,我们重启盐道历史之门。这次权算充当了一回历史的脚力,在这次文化大接力中接下最后一棒吧。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