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方友国,1955年出生,高中文化,1984年参加工作。2005年5月,方友国主动请缨,担任麻家渡镇中心福利院院长。8年来,他甘当百余位“五保”老人的“儿子”,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老人们“尽孝”,获得了上级领导、周围群众和院内老人的一致好评,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方友国:百位老人的“好儿子”
8年前,他主动请缨,从一名政府内勤工作人员转往福利院院长位,成为近百位老人的“儿子”。
8年来,他始终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风雨一肩,坎坷一路,用责任和爱心温暖着老人去往天国的路。近3000个日夜,他用爱心和汗水为百余位老人“尽孝”,使他们享受到了幸福、安详的晚年。他视院内老人为亲生父母,做好各项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深得群众的好评,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好儿子”、“大孝子”。
他,就是麻家渡镇中心福利院院长方友国。
主动请缨,甘做百位老人的“儿子”
早就听说,方友国是麻家渡镇一位特殊的“官” ,职务是院长,工作是保姆,身份是孝子,记者一直想去采访。
7月中旬,记者来到麻家渡镇中心福利院采访,方友国正在带领有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在进行生产。得知来访者是记者,今年71岁的五保老人高建国激动地告诉拉着记者的手说:“我们这个‘好儿子’可孝敬呢,要不是他,我活不到现在,你们要好好写写!”
这位被五保老人亲切地称呼为“好儿子”的方友国今年已经59岁了,现在是该院的院长,主管福利院102名五保老人的日常内外勤事务的“大总管”。曾当选竹山县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
在“大孝子”之前,方友国在麻家渡镇政府从事内勤工作。2005年5月,该镇中心福利院要进行扩建,五保老人迅速增加,急需一名得力的政府干部到福利院搞管理服务工作。福利院工作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高,管理难度大,是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苦差事”,别人都避之不及,方友国却主动请缨,领导欣然应允。
福利院内有很多老人身患疾病,很多人性情孤僻,不易接近。刚开始开展工作时,很多老人并不配合工作,时常闹情绪。方友国不急不躁,主动给老人们做工作:“从现在起,我就是你们所有人的儿子,你们有气尽管向我撒,但是一定要注意身体,配合工作!”方友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70岁的杨不语,是一名失聪老人,2005年12月入院时,双腿长满疮疤,流脓流血,不能动弹。方友国坚持每天为他端汤送药,擦屎擦尿,洗衣换被。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护理,老人日渐康复。
五保老人们上了年纪,难免有个三病两痛。方友国每个月都要组织大家到附近诊所做一次体检,以便准确地掌握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为老人医治。去年过世。
2006年3月,张常英老人去世,土葬那天,方友国还亲自为张常英老人抬棺材。在福利院,方友国时常会碰到这种事,但他从不嫌弃老人,把老人当父母看待。冬天他背老人晒太阳,夏日他抱老人树下乘凉,每天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老人说说话。
慢慢地,老人们对方友国越来越信任,越来越喜欢,越来越依赖,他真正成为的老人们的“好儿子”,福利院的工作也慢慢走上正轨,
精心照料,视院内老人为亲生父母
福利院工作,是一项基础的民生工作,更是一项爱心工作。方友国在工作中,始终以发自内心的爱为根本,真正视院内老人为亲生父母。
在方友国心中,福利院是一个家,只是,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其成员由痴、呆、傻、盲、聋、哑、孤、寡、独等弱势群体组成。他们的性格怪癖,生活习惯各异,将这些人组织在一起过集体生活,建立兄弟姐妹般的情,父母般的爱,谈何容易!只有把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用实际行动给老人一片真情,一片蓝天,才能把工作做好。
2008年10月的一天,晚上10左右,方友国刚刚忙完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准备脱衣就寝时,房门却被咚咚地擂响了。方友国一惊,迅速打开门一看,只见寝室长站在门外,脸上满是焦急神色。“贺荣柱不见了!问了旁人都说不知道……”方友国顿时紧张起来:贺荣柱是一位66岁的五保老人,聋哑人,没有亲戚朋友,身体素质较差,生活上基本不能自理,属于福利院重点照顾对象,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贺荣柱,老人很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马上联系小组长,身体素质好的明白人来会议室开会,给镇上的民政办打电话汇报情况,另外,把张兴祥书记也叫过来。”方友国迅速反应道。
与会人员很快来到会议室,镇民政办的干部得知情况后也在赶来的路上。方友国简略说明了一下当前的情况,经过简短的讨论,提出了3条解决办法,一是由身体素质好的院民组成8个寻人小组,搜寻贺荣柱老人的下落;二是由牌楼村书记张兴祥组织部分村民进山寻找;三是迅速和镇政府联系,出动民兵应急小分队加入寻人队伍。三管齐下,方友国牵起村书记张兴祥家的狼狗,第一个进了山。
牌楼村四面环山,出入集镇只有一条村级路,山高林密,野物横行,十几支寻人队伍散入山林无异于大海捞针。第一天,方友国等人在山野丛林中寻找了一夜,一无所获;第二天,依然一无所获;第三天……第四天……寻人队伍中已经有人吃不消了。方友国也眼窝深陷,眼中布满血丝,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思维和判断。他迅速叫停了状态不好的队伍,而他自己,却和镇民政办的干部一道,向着更为茂密的丛林深处走去。
第10天下午5点,方友国和镇民政办的干部一直走到了牌楼村和黄栗乡的交界处,眼见面前一片竹林,几人又饿又累,正准备打道回府。方友国却指着面前一座不矮的小山道:“上去看看,没有就回”。几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到山上,衣服裤子糊满了泥浆。就在这时,忽听一人高声喊道:“有情况。”方友国精神一振,一眼瞅去,果然看见几十米外树杈间的一截衣角。几人飞奔而去,在一片刺树架中发现了失踪已有十天的贺荣柱老人。老人嘴角干裂,面如死灰,已然奄奄一息。方友国当机力断,先派一人回去报信,通知医院,准备打点滴,通知厨房准备好稀米汤。再安排一人当前开路,他则蹲下身子,背起了骨瘦如柴的老人。
从黄栗交界处到福利院足有9里多路,而且尽是山林树丛。当方友国背着老人回到院门口时,时钟指向了晚上8点,他的身体晃了晃,险些虚脱了过去。但是,他知道现在还不到躺下休息的时候,贺荣柱老人已经陷入半昏迷状态,双颊显现不正常的酡红,这都是生命极为危险的征兆。点滴迅速吊了起来,方友国守在老人床前,寸步不离。连续十天的高强度行动,时刻崩紧的神经使他再也坚持不住,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方友国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睁开眼,发现床上的贺荣柱老人已经醒了。老人虽然又哑又聋,但浑浊的双目中却止不住流下了泪水,他使出全身力气握住了方友国的手,久久无言……
事后,有人回顾当天的事情时,感慨道:“即使是亲生儿子,也只能做到这份儿上了!”
精神赡养,誓让所有“父母”内心安详
福利院内的老人大多无儿无女,长期孤寡,让他们大多性情孤僻,如何让老人们告别孤独,从内心深处获得安详,方友国特别注重“精神赡养”
工作中一有空闲,方友国就和老人们倾心交谈,做思想工作,鼓励大家多沟通、共同娱乐,并开展好院民、好宿舍评比活动。如今,福利院的五保老人们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相互照顾,真正成了一家人。方友国和老人们同吃一桌饭菜、同住一样的寝室、同样参加劳动。他要求食堂在生活上注重营养,坚持荤素搭配,还专门设有病号餐、生日餐,节假日还要换着花样做馒头、包子。老人们两天能吃上一次肉,每顿保证四菜一汤。
方友国心里时刻装着老人,他的丝丝情、点点爱,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每天早晨起床后,他就到老人们的寝室里去,一个一个督促他们洗脸、刷牙。每顿吃饭,方友国都细心观察老人们用餐情况,如果发现哪位比平时吃的少,他马上警觉到为啥吃的少,是否是犯了病,还是心里有啥事?每天晚上老人们休息后,他都要照例逐一查房,摸摸门窗是否关好,看看火炉是否熄灭,电器是否关闭,听听老人们的咳嗽声和鼾声。现在,谁该过生日了,谁该洗澡修指甲了,谁喜欢吃什么,谁有什么爱好,方友国心中都一清二楚。
有好心人劝说方友国:“福利院的工作又脏又苦又累,你这大岁数了,该享清福了。”方友国说:“我已经习惯和适应这份儿工作了,我不忍心离开老人们。一名党员更应该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也是一位政协委员更应该做好的事情。”
由于方友国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周围的群众从以前的鄙视和冷嘲热讽中逐渐称他为尊老、敬老、爱老的楷模,夸他是福利院里五保老人的“好儿子”,是一位真正的“大孝子”。(文/图:朱本双 张成 周游)
大家眼中的他:
肖海(麻家渡镇党委书记):长期以来,方友国同志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近百名老人提供了温暖了呵护,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人格和高尚品德。
张兴祥(麻家渡镇牌楼村党支部书记):多年的并肩作战中,方友国同志高尚的品德情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老人们无私的爱,让我深深敬佩!
高建国(麻家渡中心福利院五保老人):方友国这个‘好儿子’可孝敬呢,要不是他,我活不到现在!
采访札记:
爱心,为“夕阳”铺满天
人们常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宁静而惬意。麻家渡镇中心福利院院长方友国正是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和爱心,为福利院里的孤寡老人造就了一个温馨之家。
几年来,他把全部身心用于关心、呵护福利院孤寡老人的疾病,健康和生活起居上。使每位老人都享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他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朴实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心和真情,彰显了责任和良心,带给人们光明和希望;他视孤老为父母,把爱心播撒在每个老人心田,他这种大爱无言的奉献精神,赢得了福利院老人的称赞,赢得了领导的肯定,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人间大孝,方友国,身为福利院的院长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这种孝道。
他爱老人,爱得深;敬老人,敬得真;助老人,助得勤。他不仅记住了每位老人的生日,还熟悉了全院所有老人的基本情况,每个人的饮食偏好,休闲爱好,事无巨细,他都熟记于心。老人们从内心深处,把他当成了“儿子”。
“替儿女尽孝,为政府分忧”,是对方友国的真实写照,方友国真正把福利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几年来,方友国从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春节和院民一起过,带领院民贴对联、放烟花,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用真情和爱心为老人撑起了一片天空。
一路艰辛一路歌。老人们幸福了,方友国也笑了,他常说:“只要老人们过得好,再苦再累,我也无怨无悔!他们快乐着,我也更快乐!”而今,方友国用自己的爱和行动诠释着这种崇高而又宽广的爱,这种爱如和煦的春风、暖暖的火苗、沁人的花香,融入福利院这个大家庭中,让家充满温馨、充满吉祥、充满幸福。 (张成)
方友国近照。
看到行动不便的五保老人,方友国总会上前搀扶。
闲暇时间,方友国会带领尚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进行生产,努力实现自力更生。
老人们的饮食起居情况,方友国一直时刻关心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