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小儿生长速较快而铁剂摄入相对不足、饮食中缺铁、失血及其它原因(如母亲妊娠期有缺铁性贫血、小儿长期腹泻等)。
临床表现:轻度贫血时,小儿面色苍白,胃口较差,不爱活动。贫血加重时,面色和眼结膜明显苍白,胃口较差,精神不振,爱哭,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等。
保健措施:
1. 提倡母乳喂养,人乳中铁吸收率高。早产儿,多胎儿满月后补铁。
2. 第五个月后逐步添加辅食,多食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vc等食物,如动物肝脏。肾、瘦肉、蛋黄、豆制品、木耳、绿叶蔬菜等。
3.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食谱面要广,防止挑食或偏食、不宜给小儿喝过浓的茶水,防止影响铁的吸收。
4. 根治慢性失血性疾病,如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患病期间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其它疾病。
5. 定期带孩子到保健院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等,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儿科联系电话:15727082202
竹山县保健院健康教育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