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资讯
“土蜂蜜”千金难求 “中华蜂”期待重视
发布时间: 2010-10-2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今年受异常气候影响,我国蜂蜜价格秋季一路狂涨,有的地方价格已上涨30%,有的地方价格竟然翻了一番。但与家蜂蜜相比,纯正的“土蜂蜜”今年更是“千金难求”,就是家住深山的人想弄一点,也感到非常困难。 

  功效明显,“土蜂蜜”觅者渐多 

  所谓“土蜂蜜”,就是在山青水秀、环境无污染、自然植被良好的高寒山区,由本地中华蜜蜂(简称“中蜂”)采集山间野生百花,精心酿制而成“天然”蜂蜜,所以又称“百花蜜”或“野花蜜”。 
  许多商店、超市都销售色泽清亮、包装精美的“蜂蜜”,也经常有养蜂人挑着“蜂蜜”走村串户叫卖,为什么还有人非要舍近求远,想方设法到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里去购买杂质较多、色泽较深,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土蜂蜜”呢?这主要是因为,与市场上销售的“洋蜂蜜”相比,“土蜂蜜”在美容、养颜、健身等许多方面,具有更为独特、明显的功效。 
  土蜂蜜色泽金黄、口感纯正、香甜味浓、纯净无杂,由于其酿造需要时间较长、产量较低、数量稀少,所以又被誉为“蜜之珍品”。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其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把土蜂蜜称为“百花丹”,认为它对人体健康价值极高。我国民间长期使用实践证明,土蜂蜜确实具有润肠、润肺、解毒、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神农本草经》也认为,土蜂蜜能够“安五脏之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实为“蜜中精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土蜂蜜不仅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大量的活性酶,堪称浓缩的“天然药库”。经常服用土蜂蜜,对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明显效果。服用土蜂蜜还可以防止咳嗽、失眠、消化不良、便秘、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保肝护肝、防癌抗癌、延年益寿等,同时对防衰抗皱、消除色斑、护肤养颜也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中年妇女,效果更加显著。儿童食用土蜂蜜,能够健脑益智,促进生长发育,防止营养不良。所以土蜂蜜是老人、女士、小孩最好的美容、保健佳品。  
  而市场上销售的蜂蜜,绝大部分是由从国外引进的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等外来蜂种酿造,并非本土的中蜂酿造,所以又称为“洋蜂蜜”。与本地的中蜂相比,这种外来蜂个体大、群势强、采蜜能力强,酿造蜂蜜需时短、产蜜时间长,所以产蜜量明显较高。但因其所采花种类比较单一,蜂蜜转化时间短,加之抗病能力弱,需要经常喂食抗生素类药物,因此意蜂所酿蜂蜜在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方面,与土蜂蜜都存在较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市场上销售的蜂蜜,为便于包装、运输、保管,便于作为“商品”销售,都需要经过加热、浓缩、调配,使“生蜂蜜”变为“熟蜂蜜”,这样会使蜂蜜中极为重要的“活性酶”遭到破坏,致使其药用价值与疗效大打折扣。一些走村串户或挑至街头沿路叫卖的“生蜂蜜”,虽然色泽清亮、香味浓郁,价格也十分便宜,但很多都是添加糖稀、香精的“假蜂蜜”,由于掺杂使假太多,许多人购买上当受骗后对这类蜂蜜已不再相信。正因如此,许多人对山里的“土蜂蜜”偏爱有加,一些爱美的女士对“土蜂蜜”更是情有独钟,舍近求远到山里购买。 

  产量锐减,“土蜂蜜”价高难求 

  近年来,土蜂蜜价格一路飙升。在靠近神农架的鄂西北南部山区,上世纪末土蜂蜜每公斤价格在5—6元,前年(2008年)已涨至20元。去年尽管因全球金融危机,许多工业产品价格下跌,但土蜂蜜价格却逆势上涨,产地收购价从每公斤24元起步,最终涨至36元。今年虽然产地开出了每公斤50元的收购“天价”,但仍然是有价无货,想买一点纯正的土蜂蜜非常困难。 
  需求增多,产量锐减,是土蜂蜜今年出现有价无货、价高难求的主要原因。我国传统养蜂,以中华蜜蜂为主。自从“意蜂”引入我国后,由于其产蜜量高,加之还能出产较多的蜂胶和花粉,蜂农养殖“意蜂”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养殖“中蜂”,因此国内蜂农都纷纷放弃“中蜂”,改养“意蜂”。目前专业养蜂户养殖的蜜蜂,基本上都是“意蜂”。据观察,将意蜂引至中蜂活动区域后,前者常常潜入后者蜂箱,刺杀蜂王,导致蜂群土崩瓦解,有人曾完整地拍下了“意蜂”杀死“中蜂”蜂王的全过程。随着“意蜂”在我国放养范围的扩大,中蜂的生存受到致命威胁,在很多养殖意蜂的区域,中蜂已基本绝迹。目前只有少数交通不便的边缘地区、或不适宜意蜂生存的高寒山区,仍有农户养殖中蜂,中蜂在我国种群数量已大大减少。而且中蜂一般都是在房前屋后附带养殖,蜂群规模较少,多的有十几箱,少的只有几箱,平日缺乏管理,蜂蜜产量较低,多数年份每箱蜂蜜产量只有20公斤左右。今年春季遭遇异常低温袭击,高山普降大雪,部分蜂群被整箱冻死。未冻死的蜂群,由于今年雨水明显偏多、积温偏低,蜜蜂采蜜活动时间较短,因此产蜜很少甚至基本未产蜜。 
  虽然今年土蜂蜜价格涨幅较大,但多数养蜂户却无蜜可卖,很多农户不仅未能趁蜂蜜涨价增收,反而收入减少甚至绝收。有的则因为蜜蜂整箱、整群死亡,今后再养还需要重新扩群。 

  助农增收,“中华蜂”期待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安全、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来自深山无污染环境,口味纯正、医疗保健效果显著的“土蜂蜜”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目前,土蜂蜜价格是普通蜂蜜的2—3倍,是白糖的7—8倍,仍然有人辗转托人购买,足见土蜂蜜的吸引力与市场前景。在土蜂蜜需求增多、价格越来越高情况下,充分利用高山优良的环境与丰富的野生植物蜜源,养殖本土的中华蜜蜂,应该是山区农民增收的好门路。笔者在高山就亲耳听到养蜂农户说:“今年土蜂蜜这么贵重,可惜没有货。如果多养几箱,每年收千把斤蜂蜜,收入就有两、三万,那该多好啊,比在外打工都强。” 
  养殖中华蜜蜂,除能够通过取蜜直接增收外,对当地粮油、果树等农作物增产也大有益处。因为与意蜂相比,中蜂对蜜源不太挑剔,无论是集中的大蜜源还是零星的小蜜源,都会不辞辛苦地去采集,其传播花粉能力比意蜂要强,对需要异花授粉才能结实的作物非常有益。因此山区养殖中蜂,实为一举多得。 
  关键问题是,目前高山农户对养殖中蜂都还不够重视,基本上都是附带养殖。由于养殖规模小,分布比较零星,缺乏技术指导,日常管理较少,科技含量很低,顺其自然“望天收”,因此与养殖意蜂的专业蜂农相比,其养殖规模、技术水平、组织化程度都存在巨大差距。正因如此,目前高山农户养蜂效益明显偏低。 
  一方面市场呼唤更多的“土蜂蜜”,一方面农民对“中华蜂”却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有价无货。针对此问题,建议媒体加大对中华蜜蜂、土蜂蜜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山区农民(包括地方政府)对养殖中华蜜蜂的认识。只要政府真正重视,对山区农户进行合理引导、扶持,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科学养殖水平,相信中华蜜蜂一定能够成为山区养殖的“新秀”,蜂产业一定能够成为助农增收的新产业。( 熊飞 )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