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行走在拆迁的土地上
发布时间: 2008-09-1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今日竹山网消息 8月底,北坝街后山101户移民全部搬迁,并拆除旧房。9月8日,在北坝街外围搬迁负责人陈燕青的带领下,我们实地踏访了搬迁移民。 
  北坝街后山主要有四个村民小组,这里山势陡峭,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极差,移民户居住分散,移民搬迁工作十分困难。9月11日,我们和扶贫办工作队一起到梅溪王家坪。到王家坪的路异常艰难,先是过河,然后是翻山。当地干部形容这里有三难:即行路难,吃水难,信息联络难。这里只能通行三轮车,我们步行前往,跋山涉水,艰难前行,到中午的时候赶到王家坪扶贫办工作队驻地。王家坪有16户移民正在建房,由于交通问题,建材运输相当困难,尤其是雨天,道路泥泞,三轮车也爬不上来,严重影响了移民建房进度,这里的新房尚未完工,大多还在第一层楼。但他们的旧房已经全部拆除。 
  扶贫办工作队队长陈型龙讲述了他们初到王家坪的感受:他说,我们来时就遭到当头一棒,来的第一天下毛毛雨,从城里走时用一辆四轮把衣服被子等日常用品拖到北坝。到了北坝一问,四轮不行,又换三轮,下雨天,还得用有链条的三轮。就这样,我们到处打听,找了一辆三轮运东西。人步行,东西放在三轮上,老牛拉破车似的往前走。中途三轮车卧泥了,我们又去抬车。吃早饭出发,到晚上七点才赶到目的地,半夜才吃上一顿饭。
  陈型龙说:我们进来难,移民建房更难,没有一条好路,很多建筑物资都进不来。一口红砖运到这里都要0.48元一块,要比别处贵0.1元。水泥运到这里值400多元一吨。贵七八十元。这里建房,晴了没水怕,下雨不通路怕。 
  在王家坪,我有一个深切的感受,那就是虽然移民旧房拆除,新房尚未建起,但移民群众精神饱满,他们积极建房以及对电站建设的热情从未消退过,很多人迫切希望改变这贫穷落后的面貌。这里的移民采用互助式建房,今天你给我做,明天我来帮你。没有一家是承包给建筑商的。但大家都没有泄气。 
  夜幕降临,我和移民户贺荣山攀谈起来,老贺今年55岁了,精神很好,这次移民搬迁,老贺在溢水街买了一套房子,还在王家坪盖了四间房。借搬迁大兴创业,三个儿子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由于建房数量较多,需要的钱多,老贺很着急,但却没有丝毫动摇。老贺说,自己原来住的是土房,补偿了六万多元。别人说这个标准低,但老贺已经很满足了,自己原来住的地方虽说也是一个小院子,但交通不便,这里再住上几辈子也不会富裕的,早晚都要搬迁出去。如果不是搬迁,我的房子一万元都卖不到。老贺说话很真诚,句句都是实情,即使再好的房子,在这里也卖不上价钱,从这山沟里走出去,是很多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愿望。
  和老贺一样,后山水位线以下的101户移民原来都住的是土房,在这次搬迁中,通过旧房补偿和家里的积蓄、贷款等都在建楼房。移民搬迁让他们彻底告别了土房时代。并且居住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许多人从此告别上山下坡、肩扛背驮的生活方式。16户后靠移民虽然还在王家坪,但一条环库公路已经通向这里,这条路就成了后靠移民的致富路。 
  站在北坝的后山之巅,堵河北坝以下,坝区以上的风景尽收眼底。沿河两岸都已经拆迁。对面的红花,只剩下一片废墟,隐约还有一些简易棚子,那是进行最后一季秋收的移民,他们的家都已经搬走了。红花拆迁的时候,很多人都搬迁到县城去了。红花移民王顺东说,他算早期到城里居住的人了,10年前为了供孩子读书,租房子到县城,现在大女儿都已经中专毕业了。这次红花搬迁,很多人都像王顺东一样迁到县城了。问及原因,王顺东认为,这里交通不便,求学就医很难,这次正好是一个机会。是移民搬迁改善了山区人民的居住环境。 
  陈型龙说,潘口电站是一项扶贫工程,当初申报的时候就是作为扶贫工程申报获批的,电站建设让很多居住在偏僻山区的群众得以搬迁,改变了生存环境。同时工程建设带来大量资金,刺激地方经济发展,大规模的建设中,还会催生出一批乡土人才,改变他们过去落后的思想观念,一些效应还会逐步体现。 
  从北坝梅溪回到田家坝,沿途车水马龙,小且破乱的南坝街一下子显得很拥挤。在南北二坝的街头,再也听不到麻将声声;在黄金梁子的建设工地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电站建设,改变了这个地方,还改变了这里的人,它让沉睡了多年的田家坝开始苏醒。(魏文勇)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