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亲历拆迁,那些难以忘怀的事
发布时间: 2008-10-1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今日竹山网消息 从10月10日起,历时两天时间,田家坝镇北坝街太阳坡105户移民全部拆迁完毕,由于镇村干部和各工作队准备充分,整个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到10月11日止,北坝街拆迁移民已经达到300户,房屋875间。拆迁户数占总户数的一半。除北坝街道移民以外,外围5个村民小组的移民已经全部拆迁完毕。实现了由外围向集镇中心区推进的工作目标。
  跟随工作队一起,和那些朴素的村民零距离接触,总是让我们感慨万千!
  太阳坡是当地的小地名称呼,这里土地肥沃,离北坝街道不足一公里的距离,中间隔着一条小河。这里移民的拆迁引起对岸北坝街移民的极大关注。许多老人和妇女隔河默默观望,对于对面那片熟悉的土地,他们希望多看一眼,因为这熟悉的一切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
  10日上午,天下着濛濛细雨,田家坝镇镇村干部和县组织部、人事局、司法局、计生局、物资局五支移民工作队一起组织实施整体拆迁。上午八点半,拆迁工作正式开始了。

太多的话想说,却无以言表

  首先拆迁的是吕大树兄弟五人的房屋。兄弟五人旧房已经拆除了旧木料,剩余的也没有利用价值。这次拆迁,弟兄五人只有他是专程从溢水赶回老家来目睹这一切的。挖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一点点挖掉老房子,吕大树站在旁边,他的眼神是那样的专注,似乎要把老家的一切全部连同那过去的岁月一同装进自己的大脑。吕大树说“挖机挖的时候,心里始终难过,舍不得这老家老业呀!”面对着我们拍摄的镜头,吕大树既不想真情外露,又难以掩饰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以至于一边躲避着镜头,一边忍不住向我们倾诉。我知道在他的心里有太多的话想说,却说不出来。那些语无伦次的语言,是一个乡下汉子此刻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烟抽得一口紧似一口

  也许是有着太多的情感,也许是对这里有着太多的眷念,生活了祖祖辈辈的人们,现在要彻底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是那么依依不舍。细雨纷飞,移民户张洋成夫妇骑着摩托车专程从80里外的安置地赶回来看拆迁的。张洋成原来住的三间土房,现在住上了楼房,虽然居住条件好了。旧房要拆了,张洋成的心一下子抽的很紧,但他没有流泪,一口接一口地抽着烟,吐出的烟雾笼罩在脸上,内心的酸楚镌刻在心头。拆迁的现场,除了相关指挥人员外,大家都不做声,空气凝固着,直到一栋栋房子倒下去,人们向下一个目标行进。抽烟是这时候最好的心灵慰籍。

一个老人的良知

  今年76岁的程良知老人站在自家的屋檐下避雨,说是屋檐,其实只剩下光凸凸的土墙。他在这里等待着拆迁。程良知有两个儿子,这次搬迁,都在安置地买了房子。家已经搬走,老人还想在这里再住几天。房子拆了,可以住棚子,不为别的,是一桩心愿。他告诉我们:“我是舍不得呀,搬家的时候,我还流了眼泪的!”尽管如此,对于电站建设,老人还是积极支持,他说“这是国家建设,当然应该支持,都四分五裂,就做不成大事,不破不立,不除旧就不能换新,现在是有点苦,但有个新的环境在等待”。一个76岁的老人能如此深明大义,我们甚为感动。在移民外迁中,老人是最容易怀旧的,程良知也不例外,他的守候和依恋是他的个人内心情感,而他对拆迁工作的支持,是一个公民对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

移民精神最伟大

  10月11日晚,随着夜幕的降临,拆迁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县政协副主席、移民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治国来到拆迁现场,脚踏着陈旧的墙土,心中感慨万千!连说“移民伟大!移民精神伟大,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拆迁完毕后我们步行离开,夜幕下回望拆迁的土地,还有人依然在那里默默守望,黑色的大地上升起了一堆堆篝火,那是移民伟大的奉献精神在闪耀!
  电站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浩大工程里,又凝聚着多少人的无私奉献!(魏文勇)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