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女娲传说等19个项目将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 2009-02-19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武当山“神戏”

竹山县2008“女娲文化节”。

   早前报道:
    湖北首批“非遗”传承人名单揭晓 十堰13人上榜

    秦楚网讯 记者 杨建波  通讯员 赵朝君 报道:2月16日,女娲传说、武当神戏、周易预测重大自然灾害实用技术等19个项目通过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这19个项目将成为我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内容,进行重点保护、管理和利用。
    参加这次评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个,是由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房县、竹山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县市区及市级管理部门申报的。专家们从地方特色、科学价值、濒危性等几个方面对这些项目进行了全面地评议和论证,对项目申报书文本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经审核,除有争议的“楚长城营造技艺”项目暂不列保护名录,房县的“皮影制作技艺”、“皮影戏表演技艺”更名为“房县皮影”合并申报之外,其它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戏曲、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体育与竞技等8个类别的申报项目顺利通过评审,进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系列。这19个项目有竹山县申报的女娲传说、堵河剪纸,丹江口市申报的沧浪地传说、中国商用数字、武当神戏、八岔子戏,有武当山特区申报的玄天上帝传说、武当道茶炒制技艺、武当朝山进香习俗,有房县申报的黄香的传说、皮影、烙画、火龙灯舞,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社会民俗专家申报的十堰野人传说、《西游记》里武当传说,十堰狩猎民俗、原始中医学理论构建,周易预测重大自然灾害实用技艺、武当武术之太乙五行拳等。这些项目,是从全市200多个储备项目中推荐出来的,其资源价值对我市正在实施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其资源品质极大地丰富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参加这次评审的项目有两大特色,一是扩大了项目地域申报范围,跳出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过度集中于武当山周边县市的传统观念,汉水流域的竹山堵河系、房县神农架山系等文化密集区域,开始成为项目申报的另一个热点,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眼球。儿是,我市知名的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专家,开始主动配合当地政府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申报工作,为我市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直接的智力和经济支持。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