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余杰 通讯员魏文勇报道:1月20日,记者在竹山县得胜镇八道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看到,几叠厚厚的值班日志摆在便民服务大厅桌面上。翻开一本,记者发现2013年10月份以来,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代收包裹100多件。
为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用,竹山县委要求各村至少为村民提供2项“特色服务”,作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突破口。“‘特色服务’前提条件有两点:一是群众有需求,二是基层力所能及。”竹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斌这样定义“特色服务”。
麻家渡镇牌楼村地处偏远,经济发展迟缓,村里青壮年劳力几乎全部外出打工,该村就将关爱留守老人作为“特色服务”之一。村干部分片包组,半月巡查一次,为留守老人解难题,让外出务工人员放心打工,老人在家安心生活。
擂鼓镇护驾村是一个打工大村,村里劳力大部分外出打工挣钱,大量留守儿童由老人照顾。为关爱留守儿童,该村组织成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夫妻双方外出务工的,只需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将孩子交给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代为管理,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视频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目前,护驾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已托管70多名留守儿童。
文峰乡塘湾村的“特色服务”是肚倍种植技术培训、溢水镇华家湾村的“特色服务”是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培训、上庸镇九华村的“特色服务”是茶园管理标准化培训……在竹山县,村村都有叫得响的“特色服务”。
为什么“特色服务”遍地开花,而且能持续开展?王斌说:“‘特色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满足了群众多样化需求,所以受到群众欢迎。在推进‘特色服务’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逐步实现角色转变,由过去的重管理转向重服务,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