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伴随着响雷闪电,一场狂风暴雨突袭竹山。暴雨来势凶猛,强度极大,让县城瞬间变成了“水城”。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人们互助互爱,在这个大风大雨的夜晚,留下了一个个温馨的瞬间。
16日晚7点多,记者眼看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袭,便加快了回家的脚步。行至纵横大道滨河花园附近时,突然电闪雷鸣,雨点急增,狂风刮断了雨伞,整个人似乎都站立不稳。正在为难之际,突然后面有人叫住了我。“快转来躲一下再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冲着我招手,看样子是专门追上来叫我去躲雨的。我随他走进了一家正在装修的门面,简单寒暄了解到,他和另外两个伙计是这里的装修师傅。走进屋,另一名小伙子热情地拎出一把椅子,用抹布擦了擦递给我说:“就这一把勉强能坐的椅子,你坐这,等雨小点了再走吧!”“谢谢谢谢……你们真是好人!”“都竹山人嘛,莫那客气,外面打雷很危险,你往里面坐。”
雨变小之后,我提出要走。“别急,我们去给你找把伞!”小伙子从墙上的包里取出一把伞递给我,“拿去用吧!”“这咋好意思,这还是把新伞呢!”“新伞旧伞都是为了遮雨,赶紧拿上伞趁着雨小回家。”没有过多寒暄,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我撑开崭新的雨伞,满心温暖地向家走去。
走到离供水公司大楼百余米处,只见人行道上的积水已没过成人小腿,完全看不到路面。眼看前面是一块空地,已不能沿着路边房屋下的台阶走,一位举着伞、拉着小孩的妈妈犯起了愁,“我倒是能淌过去,关键是娃子咋搞,我怕我背不动。”我主动提议:“我俩牵着他淌过去吧!”“不行,娃子小,水太深了。”正当她掏出手机准备打电话时,迎面走来了一位陌生中年男子。“我来帮你把娃子背过去!”原来他是前面一商店的老板,他在门口看出了我们的难处,便主动过来帮忙。只见他在男孩面前转身蹲下,慢慢背起小孩,一步步地绕过障碍往前走去。走到无积水的地段,男子轻轻放下小孩,一只手搭在小孩的肩膀上,一只手指向路边,似乎在向母女俩嘱咐着什么。只见年轻的妈妈扭头连声道谢,男子连连招手说“不用谢不用谢”,冒雨返回店里。
由于河堤上积水太深,记者选择从人民路走。一路上更是见到了太多温情的瞬间:翠园宾馆门前,门卫师傅正和旁边商店的员工一起,冒雨清扫路面上的垃圾、树叶;千福路口一位老人踩到塑料袋不慎滑倒,旁边路人疾步上前将其扶起;“你也往城西走? 那跟我一起共伞吧!”路人主动邀请陌生人共伞;交警不顾瓢泼大雨,在水中耐心疏导交通……
这一夜,平日看似性格火爆的竹山人,突然变得和蔼、可亲,暴雨下的竹山城,处处流淌着温暖、友善与感动。 (李永芳)
友善带来幸福
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我在外被困两个小时,还淋湿了衣服,泡坏了皮鞋。可是我一点也没有抱怨,甚至庆幸自己赶上了这场雨,让我见证了太多温馨的画面。不管是喊我躲雨的装修师傅,背小孩的陌生男子,还是扶起老人的过往行人,邀请共伞的陌生路人……他们的友善举动都让这个城市流淌出贴心的温暖,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你我,内心充盈着满满的感动和幸福。
暴雨夜里的种种温馨场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友善”二字。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碰到的人是友善的,也都希望身处一个友善的社会。一个人友善待人,别人就会友善待他。有的人在公共场合一言不合,就大爆粗口;有的人在网络论坛上言辞激烈,甚至肆意谩骂;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有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别人的困难冷漠相待……这些都是不友善的行为,是心胸狭隘、素质低下的表现。
友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一个人也许会对家人、朋友、同事友善,但对陌生人却做不到。一个人偶尔对人热情容易,难的是永远做一个热心人。要想做到广具爱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不仅要本性善良,还要靠自觉的修养。路人问路时热情地指点,陌生人来办公室咨询事情时礼貌地起立接待,候车室里他人上厕所时帮忙照看下行李……这些于己没有什么损失,于人则大为有益。被帮的人心怀感谢,帮人的人则心情愉悦,彼此的幸福感都得到了增进。如果人人如此,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也就形成了。大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怎会不幸福?希望人人做个友善人,让友善温暖他人,让友善为我们带来幸福。(李永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