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中新网]川籍大学生来竹资教 动员妻子一起落户
发布时间: 2015-07-02 16:32 来源: 编辑:操儒舜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自团中央、中组部启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以来,我省万名大学毕业生进入基层,在支教、支农、支医、扶贫中挥洒青春。寒来暑往,不少大学生最终选择扎根基层,在坚守中前行,在奉献中成长。 

  眼下,新一轮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又将开启,本报今日特推出“寻访扎根基层大学生”系列报道,踏访那些仍扎根在基层的大学生成长足迹,倾听他们心声,为即将走向基层的大学生树立人生参照坐标。

  “为啥主动要到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里教书?”近日,记者从竹山县城出发,乘车、渡船、步行约6小时后抵达柳林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见到陶永强时不禁抛出这样的疑问。“我喜欢到山里教书,那是儿时的梦想!”陶永强说。30岁的他,7年前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不但自己来到湖北资教,还将妻子阳婷也带过来资教,去年孩子出生时他们一家的户口全落在了柳林乡。

  2008年,大学毕业的陶永强在网上看到“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毅然报名来到柳林。

  3年资教期满,父母强烈要求陶永强回家乡工作;在九寨沟做外事旅游工作的女友阳婷也希望陶永强回到身边。“我不能回去。”陶永强承认内心有过挣扎,但2010年6月22日早上发生的一幕让他铁了心要在大山里做“孩子王”。

  那一天,陶永强接到县里临时教学比赛通知,还没出校门,就被40多个学生堵住了,他们误以为陶老师就要离开这个学校。40多个孩子流着泪,齐声喊:“陶老师,一路顺风!”

  对这些孩子,陶永强实在割舍不下。最后,他硬是劝说阳婷通过十堰市教师招考,成为柳林学校的一名英语老师。

  考验再一次来临。去年4月18日,陶永强从县城返回时突遇大雨,山路塌方后无法返乡。就在这时,他接到妻子晚上要生产的电话。

  历经煎熬般的等待,3天后,翻山越岭爬过20多公里的山路后,陶永强才终于在乡卫生院见到了妻子和孩子。

  两天后,陶永强又要开始正常上班。“自家的孩子重要,别人家的孩子也一样不能耽误。”陶永强说。

  留守儿童曾丽丽,去年毕业前是陶永强家的另一个孩子,每到周末就吃住在他家里;李圩圩等5名学生由于离家较远,周末无法回家时也是陶永强家里的常客……

  教学上,陶永强不断创新。2012年,从英国考察学习回来,陶永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竹山首创过程监管、错误分类、分层教学的快乐教学法。“他永远是学校最后一个关灯睡觉的人。”校长周慧说。

  短短几年,陶永强已经成长为十堰市优秀教师、优秀资教生、柳林学校副校长,并多次在市县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