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黄天剑:移民创业赛蜜甜
发布时间: 2015-09-18 10:01 来源: 编辑:岳文静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从收蜂蜜到养蜜蜂,从一家养到发动大家养,从门外汉到“土专家”,靠千万只小小的蜜蜂,他不仅找到了挣钱的门路和致富的信心,还带动了周边100多个农户发蜜蜂财。
  他叫黄天剑,是竹山县宝丰镇喻家塔村1组的一位普通村民。2011年春,因为龙背湾水电站建设,黄天剑一家作为水库移民,从老家柳林乡天台村搬家到喻家塔村定居。
  初秋的一天,笔者慕名来到黄天剑家,跟随他体验养蜂生活。
  黄天剑开着皮卡车带着妻子居金艳和我们一起前往20多公里外的宝丰镇新茶村。来到女娲山下,走进一户农家房后的花栎树林中,我们看到20多口木箱零星摆放在树荫下,木箱上留有小拇指大的空洞,三五成群的蜜蜂从小孔处钻进爬出,空中蜜蜂飞舞,嗡嗡作响。黄天剑两口子忙着察看蜂箱,他们一一揭开箱盖,发现好几口蜂箱是空的,有的还密布蜘蛛网,有的底板上有绵虫,有的成了蚂蚁窝。黄天剑说:“我半个月前来看还有蜂子,有这些害虫破坏,蜂子就跑光哒。”接下来察看几箱,幸好没有害虫,不过蜂蜜还不多,还不到采收的时候。
  返程前往30公里外的双河村,我们一路交谈得知:今年39岁的黄天剑在柳林老家以开农用三轮车跑运输和购销土蜂蜜等山货为生。2011年春,他们搬家到喻家塔后,原来的挣钱门路没有了,他先后到陕西榆林等地打工,很苦又不安全。当年冬天,他想到养蜂,就专门回天台村老家,搬回来4箱蜜蜂放在新家屋后的一片小树林里,可能是水土不服,到2012年春,蜜蜂死了一大半。三四月间春暖花开,看到房前屋后经常有一群群的蜜蜂成团飞舞,黄天剑在蜂箱盖板内侧抹上蜂蜜,学老家养蜂人的法子,先后收到了10多箱蜜蜂,手和胳膊也被蜇了好多疙瘩,好在“蜜蜂蜇人不很疼”。随后,黄天剑又回老家找人制作了700口蜂箱。
  因为蜜蜂一般只在方圆8至10公里的范围采蜜,黄天剑就开着皮卡一条沟、一条沟跑,从沟口跑上沟垴,看好一个适合放蜂箱的地方,他就找附近的农户说好话,承诺只要人家负责照看蜂箱,看到成团的蜜蜂打电话喊他来收,就把出产的蜂蜜分一半给农户,或者按市场价付现钱收购。由于一口川渝口音(柳林靠近重庆市巫溪县),加上当地农户怕遭蜜蜂蜇,跑了个把星期,他才给十几口蜂箱找到地方安放。后来,每到一个村子,黄天剑先找村干部帮忙说服农户,花了一个多月工夫,跑遍了方圆40公里的村组,才找到合适的树林、岩壁,先后说服40多个农户合作,才把余下的600多口蜂箱一一安放妥当。
  当年9月,黄天剑在双河村收蜂蜜,一个合作农户照看的20多只蜂箱,有8口蜂箱每口收获蜂蜜5公斤以上,他当场给近千元钱买下应分给该户的20多公斤蜂蜜。
  “黄天剑说话算话!”消息很快传开了。2013年春,先前那些没把蜂箱当回事儿的农户开始上心了,经常察看有没有害虫“骚扰”蜜蜂,一看见成团的蜜蜂就赶紧打电话要黄天剑来收蜜蜂,还有农户和他商量要几口蜂箱负责照看,黄天剑也乐得调几口蜂箱满足他们的心愿。现在,仅双河村就有14家与黄天剑合伙养蜜蜂,一箱蜂养好了,轻轻松松增收2000多元,比种两亩庄稼划算多了,体力投入更可忽略不计。
  说话间,我们来到双河村7组段家河边,和黄天剑合作的吴成垠70岁了,只有老两口常年在家。趁黄天剑到他房后岩壁下察看蜂箱,我们和老吴聊起来。
  “养牛养羊我跑不动,黄天剑不嫌弃我们老年人,和我合伙养蜜蜂,去年4月间放了两箱蜜蜂,5月间就收了30多斤蜂蜜,我分了一半。”吴成垠喝了口水,微笑着说,“小黄吃亏了,他花了本钱(蜂箱),我就是平时照看一下,现在有12箱蜜蜂了。”
  “蜂子给我打工,我给小黄打工。惟愿蜂子越来越多,我们收入越来越多。”告别时,老人幽默地说。
  黄天剑告诉我们,养蜂收蜜并不是放个蜂箱那么简单,蜜蜂有很多天敌,花季雨水多也影响蜜蜂采蜜。居金艳插话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事儿——去年5月的一天上午,有七八只蜜蜂老在她眼前嗡嗡叫,居金艳觉得奇怪,打电话告诉黄天剑。黄天剑说:“这是蜜蜂搬救兵,要么有胡蜂,要么要分笼(蜜蜂繁殖多了要分家)。”居金艳赶紧跑到屋后察看,发现几只五六厘米长、小拇指粗的胡蜂在蜂箱入口处,专门偷袭采蜜回来的蜜蜂,地下已经有几十只被咬死的蜜蜂。
  “前年和去年都只出产了1000多公斤蜂蜜,纯收入六七万元”。700多口蜂箱,现在只有一半有蜜蜂。”蜜蜂少了,蜂蜜就少了,一家人靠养蜂就不划算。黄天剑说,与40多个农户合作和收购蜂蜜迅速带动宝丰镇和邻近的麻家渡镇20多个村60多个农户自行养蜂,去年他们户平增收2000多元,今年这100多户预计可出产蜂蜜3000多公斤,毛收入可达20多万元。今年6月23日,黄天剑联合6个村民,成立了竹山县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投资给愿意养蜂的农户免费提供蜂箱、蜂种,传授照看蜂群的技术。他希望合作社得到宝丰和周边乡镇政府的扶持,发展更多的社员,带动更多村民养蜂共同致富。
  从高山深峡搬迁到低丘岗地,黄天剑庆幸自己找到了新的挣钱门出路,转型创业成了养蜂人。竹山县移民局局长袁平安说:“黄天剑是已经发现和表彰的200多个移民创业典型之一,希望有更多的移民朋友各显神通,各奔前程,转型发展,安稳致富”。
  “我们这里山绿水清,四季有花,养的蜜蜂是中华小蜜蜂,比其他地方养的意蜂产蜜量低,但纯度高,生产的是百花蜜,口感和营养价值更好,蜂蜜由几个大客户包销,而且订货量越来越大。”告别时,黄天剑说,养蜂是留守妇女和老人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他将尽可能发展更多农户养蜂,把“竹山百花蜜”做成一个本土特色品牌,带动大家增收。我们衷心祝愿黄天剑两口子心想事成,他们“甜蜜”的事业越来越兴旺。(张华魁  黄治荣)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