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传统观念讲的是“百善孝为先”,据媒体报道,眼下不少企业把孝顺父母作为考核员工素养的软性指标。有一家公司甚至要求,母亲节这天每位员工要给母亲写封信。对此,有一半员工明确表示反对。(据昨日央广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
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尴尬症”又犯了。情感表达,本来应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但近年来,各种情感表达,越来越集体化、表演化。比如情人节组织情人集体接吻,教师节组织学生给老师集体磕头,重阳节组织给长辈集体洗脚……给人感觉不像是过节,而是在屡屡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
公司要求员工给母亲写信这档子事,无论跟拉近亲情还是员工他(她)妈的福祉,一点关系都没有。假如我是父母,我就会严重怀疑:这小子突然变得这么肉麻,到底是真孝顺,还是为了通过公司考核?因此,强迫员工写信,与其说是增进了亲子关系,不如说是增加了猜疑。也不知是哪个H R想出来的幺蛾子。不过这种事现在企业里多了,比如每天早上返工头件事唱《感恩的心》,还有所谓员工之间感情的“国王与天使”游戏,都属于建设所谓“企业文化”的诸多老梗之一。用一种集体抒情与滥情的氛围,营造所谓的“认同感”,实质上是强势介入员工私人生活,以此来强化员工的顺从。
我这么说,可能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受不了了,在他们看来,给母亲写信净化人心,何必上纲上线?好吧,我的反驳如下:
性格不合,或者没话说,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常态。不是说因为有血缘关系,母子父女就一定样样合拍,这不符合人性参差多元的原貌。正常的亲情,应该建立在现代平等观念的基础之上。爱你敬你,不是说由你来决定我的人生。现实中许多子女因为“逼婚”而疏离父母,就很明显证明了这一点:父母跟子女假如交流不畅,甚至矛盾重重,并不一定说父母一方就天然正确。
当然,写信是与父母坦诚交流,甚至打开心结的一种不错的方式。但是,任何有关情感关系的交流纾解,都需要铺垫,选择适当的时机。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母亲节这一天,难道因为这一天是黄道吉日,有良辰吉时么?况且,员工成长背景多种多样,有些父母早逝,有些由祖辈甚至邻居带大,各人“母爱”的来源不尽相同。整齐划一给妈妈写信,罔顾了员工的感受,强令员工感恩表忠,视成人间的感情交流如儿戏。
为赋新词强说愁,令员工给母亲写信,逼员工交出“感情业绩”,并不是企业管理的好方法。母亲节,企业可以做些什么?不如借这个节日,好好反思一下,在员工福利尤其是女员工福利方面,自己有否尽到责任?怀孕员工有否享受足够的假期、津贴和岗位支援?生育保险是否足额及时缴纳?男员工的产假福利,有没有保障?公司有没有母婴室,有没有创造条件方便女员工带孩子上班?一句话,别老整些没用的花架子,到底是鼓励真孝顺还是在搞假慈悲,公司性别平等规章、婚育政策是否完备、落实,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一遛便见分晓。□兽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