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方荣华 通讯员卢波袁斌
4月23日,湖北沛丰粮油公司车间里机声隆隆,从竹山县擂鼓镇新招收的工人正在认真工作——他们是该公司包联的贫困群众。该公司董事长汪东说:“国家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我们农业企业更应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该公司是一家集粮油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2万吨。同时,该公司在擂鼓镇护驾村成立栗地香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该公司正通过就业扶贫、融资扶贫、合作社扶贫等途径,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擂鼓镇护驾村1组村民梁香云今年19岁,身体残疾,家庭贫困。今年初,该公司与梁香云签订帮扶协议,让她到公司打工,她年收入可超过1万元。与梁香云一样在公司就业的贫困群众有19名,每天最低收入80元。另外,还有20户贫困户加入栗地香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优先在该合作社季节性务工,获取劳务报酬。
为了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确保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用到实处,相关部门针对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出台政策,可以采取贫困户贷款、贷资入股等形式,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把专项贷款投放到企业,贫困户按比例分红。该公司与40户贫困户达成协议,贫困户以扶贫贷款资金入股,年分红8%,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脱贫效应发挥到最大化。
护驾村3组村民田友礼是该公司签订帮扶协议、流转土地的20户贫困户之一。栗地香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一亩土地每年支付费用400元。他一家两口人,老伴瘫痪在床7年多了,家庭条件差。“去年,合作社流转了我家2亩土地。今年的800元钱年初就给我了。加上务工收入和入股分红,一年算下来,我家可以挣1万多元。”62岁的田友礼告诉记者。
点评: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也是社会的重要成员,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基本属性,关注民生、回报社会也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贫困户流转土地,季节性务工,获得企业的租赁费和务工费,既解决了就业问题,稳定了贫困户收入,也给企业带去熟练的工人。同时,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既增加收入,也让企业解决了短期融资难题,实现了社会、企业和贫困户的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