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5月中旬,在偏远的溢水镇陈家铺村一位身患艾滋病的患者,突然绝食,家人怎么劝说也不奏效,急忙打电话叫王焕云,接到电话王焕云赶到患者家中,劝说做工作,晚上与他住在一起,聊天谈心,终于化解了患者的心中怨气。
原来,这位中年男子患艾滋病多年,不能劳动,家人说了几句“闲话”,让患者感到自己是多余人,有了轻生的念头。王焕云说:“艾滋病患者本身很自卑,性格孤僻,心理脆弱,接受不了人们的歧视,只有把患者当亲人,才能树起他们生活的信心。”
十多年来,王焕云始终坚守在艾滋病防治第一线,把患者当亲人,使偏远山村的患者得到救治。为此,他曾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市劳动模范、“感动十堰”十大人物,今年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为艾滋病人撑起爱的天空
今年55岁的王焕云,是陈家铺村卫生室的医生,他既负责全村的基础医疗工作,又义务承担着艾滋病患者的防治工作。
王焕云是我县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发现者。2000年7月,陈家铺卫生室来了一名40多岁的男子,皮肤溃烂,高烧不止。王焕云治疗了两天,不见好转。想到患者还有盗汗、乏力、消瘦等问题,便建议他检查是否患了结核或其他传染病。细心的王焕云根据从报纸、电视上了解的有关知识,怀疑“怪病”很可能是艾滋病。县疾控中心闻讯后采取措施,最后确诊该患者得了艾滋病。
“当时村民对艾滋病的认识,仅限于知道非洲有些国家的人死于这种绝症。所以,害怕是不可避免的。”王焕云回忆说。他也曾经恐惧过、犹豫过,但最后还是自愿站出来,进入防艾第一线。他积极给当地老百姓作健康教育宣传,亲自为艾滋患者转发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药物,为他们作健康检查, 治疗机会性感染,并及时向卫生院反馈艾滋病人的治疗情况。
为适应艾滋病防治的需要,2003年我县成立“温馨家园”,王焕云主动担起园长的重任。王焕云心里知道,温馨家园的成立,仅仅是为艾滋病人 营造和谐号陕乐的开始,从长远说,把温馨家园打造成艾滋 病患者最温暖的家,责任重大! 艾滋病患者每周都到温馨家园领取药物,每次领药时,王焕云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每个人的服药情况,对未规范服 药人员及时讲明方法、剂量、品种。为观察艾滋病患者的身 体情况、评价服药效果,患者还要每3个月一次到温馨家园进 行免费体检及CD4检测。为提高患者防治知识知晓率,保证 抗病毒治疗效果,了解艾滋病家庭生活、生产情况,每半年 县疾控中心都到温馨家园开展防艾知识培训暨感染者及其配偶面对面交流活动。逢到此时,王焕云总是耐心地讲解防治 知识,规劝患者坚持正规服药及坚持使用安全套。
一位男性艾滋病病人,2003年开始抗病毒治疗,服药一周 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副反应,因此对治疗产生疑虑,拒绝服药。 王焕云得知后,立即把这位患者接到温馨家园耐心劝说。三天 后这位患者思想通了,又开始服药,直到现在效果非常好。 有一对艾滋病夫妻,丈夫耳聋,二人均已发病,于2005年 开始抗病毒治疗。治疗初期,二人不能耐受药物副反应,均未 规范服药,访视时王焕云发现了这一情况。他考虑到这夫妻俩 人理解问题能力有限,干脆在患者家住了一周,每天将应该服 用的药用纸包好,教他们如何服用就可以减轻副作用。几天后,副反应消失了,患者也熟悉了服药方法,王焕云笑着走了。 温馨家园没有办公经费,设备相对简陋,为了顺利开展 工作,王焕云总是默默承受。有人问:“王医生,你一天到晚都和艾滋病打交 道,又危险,又贴钱,有啥干头?”他一笑:“从患者的眼神里,从他们和我的谈话中我知道,只有在这里,他们才感到 温暖,才觉得自己是正常人。我能得到这些我知足。”
村民健康是他放不下的牵挂
在村卫生室,我们时常一个温和的声音叮嘱声:“老人家,这个药要在饭前吃,一天3次不要忘了,有时什么事,打我电话。”因有些村民是文盲、有的年纪大,常忘事,王焕云对就医的村民总是反复叮嘱。
陈家铺村山大人稀,十分偏远,周边庙梁、杨家坝等4个村民看病都基本在这个卫生室,加上王焕云憨厚、诚实,村民有个头疼脑热都找他,30多年来,不论白天黑夜,不论病人家庭远近,他骑上摩托车第一时间赶往病人家里为病人看病,用行动阐释着医者仁心的高尚品德。
他看病不论贫富贵贱、亲疏远近公平对待,随叫随到,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村民看病要是没钱,王焕云就把账记在自已身上。在陈家铺周边4个村有6个长年患病的残疾人和5个五保户,因贫困看病没有现钱,王焕云说:“看着他们病了,没有钱,鼓着最大的勇气找到我,我再不去治,良心过不去。”天桥村2组87岁张继广患有高血压、气管炎病,家中十分贫困,根本拿不出看病的钱,每当发病到王焕云卫生室看病时,不但不收一分钱,还管老人家的饭,治疗后用摩托车把他送回家。
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村民带信说,天桥村96岁蔡本红老人病了,让他去看看,他立即身背急救箱,脚踏摩托车赶到蔡本红家为其治疗,看到老人身边没有人照料,还帮助老人做饭, 将饭菜送到老人手中后,他才离开。蔡本红感动地说:“这几年,王大夫待我真如儿女一样亲。”村里及周边只要有病人打电话说一下,他都不管什么时间,都第一时间赶到。前不久,庙梁村特困户贾德红腿部肿瘤大出血,村干部打电话说,贾德红快不行了,你去看看,王焕云马上起床,骑着摩托车赶了10多里山路来到贾德红家,急忙止血和治疗,直到转危为安。事后村干部对王焕云说,老贾贫困,病又危严, 你第一时间赶到,救了老贾一命。
王焕云在陈家铺村中心卫生室担任村医生30多年来,先后为贫困户、五保户垫付药费12万多元,王焕云说,这多年获得的荣誉所发的奖金,我没舍得添置一件好衣服,都垫付残疾人和贫困户的药费了。他为了解除村民病痛无怨无悔,以救死扶伤的精神为党旗增光添,用行动阐释着医者仁心的高尚品德。
(苗东升 沈宏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