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2004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我国铁路实现了快速发展。2004年以来,跨区域快速通道基本形成,高速铁路逐步成网,高铁经济不断培育壮大。2016年7月20日,发改委印发新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定调未来十年我国铁路网建设,未来我国铁路在“四横四纵”、 “五横三纵”的基础上升级成“八横八纵”,十六条大通道连结贯通,构建未来十年我国高速铁路网。
铁路网进入“八横八纵”时代。与2008年版的铁路网规划相比,可以发现此次规划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路网干线由客运专线升级为高速铁路主通道,如京哈、京广线升级为京港澳通道、青太线升级为青银通道、焦柳线升级为呼南通道等,运载压力大、城市密集的通道范围内双轨甚至多轨并行,如京沪通道天津~上海段、沿江通道成都~武汉及武汉~南京段均为双线并行;
2)高铁通道连通各城市群,东部高铁密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内部多条通道串联,地级市全面打通,中部仍是中转枢纽带,西部新添包海、兰广等多条通道,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
3)高铁线延长,断头路打通,城市联系更紧密,如沿海通道南从深圳直通湛江并延至北海,开辟了珠三角至北部湾的第二条快速通道,使深、港可直达北部湾,利于北部湾城市群更快捷地受深港地区影响。
图: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图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
东部路网优化提升,中西部路网覆盖面扩大
区际通达性进一步延伸和提升,联系东西、纵贯南北。根据规划目标,高速铁路网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以省会城市为支点覆盖周边的高速铁路网。东部地区通达性进一步提升,其中贯通京津冀的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规划中仅3条,“八纵八横”规划加密至7条,从京津冀地区将能够通往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个地区。而中西部路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立骨干通道甚至形成骨架网。新增多条跨区域通道,东部和中西部实现直接互联互通。如新辟的兰(西)广通道、厦渝通道,继沿江通道后打通了东南沿海与西北、西南地区的联系,同时也连通了“一带一路”;包(银)海通道连通西北、华南,贯通呼包鄂、关中平原、成渝、黔中、北部湾等城市群。
区内交通路网更密集、更高效,同城化提速,一小时生活圈再扩充。高速、大容量、集约型、通勤化的城际高铁,是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通过提高城际可达性,扩大了城市群人口的流动范围。从规划上看,京津周边、长三角沪宁杭甬及周边、昌九、长吉等城市均将实现一小时通勤圈发展,其中心城市辐射度更强,带动其它城市产业协调互补发展。如随着沪宁杭甬间多条高速铁路的开通,带动长三角地区协同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由于一小时通勤圈直接缩短交通时间,加速自由贸易资本交换和企业集聚效益,在为中心城市疏散人口、产业,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同时,也为周边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助力,促进城市群间社会经济联系,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中西部城市群内重点城市增强城市吸聚力,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加快。
各节点城市交通枢纽地位变更,影响未来经济发展
随着“八横八纵”高铁路网规划确立,与此前“四横四纵”、“五横三纵”的普铁路网相比,各城市群内部交通资源分配产生变化,部分节点城市发生变更,特别是省会、城市群中心城市,高铁线路更加集中,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京津冀城市群:打造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
北京:交通地位稳固,经过北京的高速铁路通道包括京沪、京港台、京哈~京港澳、京昆以及京兰通道共计五条,东北方向去往哈尔滨、东南去往上海、南向去往广深、西向去往兰州、西北去往乌鲁木齐、西南去往昆明。
张家口&衡水:此前未通高铁,此次成为节点城市,交通地位有所提升。且根据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京滨、京张、京唐等城际铁路将大大缩短北京周围中小城市进京时间成本,届时,张家口到北京以及衡水到北京仅需一小时。同时交通一体化带动产业转移以及人口流动,也将为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地位稳固
上海:交通地位进一步巩固,仍为区域中心城市,以上海为圆心,呈放射状向外辐射多条线路,沿海通道、京沪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均经过上海。
合肥:此前仅有两条“十字型”横纵通道,“八纵八横”以合肥为节点,打通了合肥到郑州、合肥到杭州、合肥经南昌到福州。此外,合肥还规划了多条城际铁路,交通地位大幅提升。
南京:京沪通道、沿江通道,但相较于合肥的强势崛起,南京略显失落。同时以往南京是上海北上的必经之路,但随着沿海通道打通,上海北上之路多了一条直达南通再向北,使南京咽喉地位再有下降。
珠三角城市群:仍以广州、深圳为中心
广州&深圳:广州较此前变化不大,深圳交通路网较此前提升,接入沿海和京港台两条大通道,其中沿海通道将深圳到茂名之间打通,原来的京九普铁升级为京港台高速铁路。此外,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深圳辐射力及带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长江中游&中原城市群:重点城市地位提升,部分三四线节点城市迎来发展机遇
武汉&襄阳:两地变化不大,其中武汉接入沿江通道和京哈~京港澳通道,枢纽地位稳固,但相较于周边合肥、郑州仍略显失色。襄阳作为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的城市,此前就是普铁节点城市,“八纵八横”为呼南通道和沿江通道交汇节点,地位较此前变化不大。
长沙&株洲:经过长沙的高速通道有一条纵向通道京哈~京港澳,两条横向通道沪昆以及新增的厦渝线,其中厦渝线使得长沙通往厦门,以及长沙通往重庆和成都更为便捷。由于此前株洲为京广和沪昆交汇处,“八纵八横”沪昆通道绕过株洲进入省会长沙,使得长沙地位提升,而株洲枢纽地位下降。
南昌&向塘:此前沪昆线经过向塘镇,南昌被向塘分流,“八纵八横”高铁时代,沪昆通道绕过向塘改道南昌,成为京港台和沪昆交汇枢纽,直接提升了南昌枢纽地位。而向塘作为被铁路拉起来的小镇,未来经济发展特别是物流业的发展与以往差距或将拉大。
宜昌&鸦雀岭:宜昌和鸦雀岭与此前的南昌和向塘的关系有点类似,宜昌接入沿江通道,而呼南通道经过鸦雀岭而未进入宜昌,鸦雀岭作为宜昌市辖镇,此前为焦柳铁路站点,且仅有货运,此次升级为高铁站点,将分流宜昌部分客流量,为该镇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九江&赣州:九江在普铁时代就曾是枢纽城市,升级为高铁枢纽后,是沿江通道和京港台通道交汇节点,拉近其与南昌、武汉、合肥之间的距离,特别是昌九高铁打通后昌九逐步实现同城化。赣州此前也是枢纽城市,“八纵八横”规划其为京港台通道和厦渝通道交汇枢纽,北连接南昌、长沙,南与厦门、深圳连通,枢纽地位也有较大提升。
郑州&商丘:郑州仍为中部地区交通重要节点城市,此前为陇海线、京沪高铁交汇节点城市,“八纵八横”规划为呼南通道、京哈~京港台通道、陆桥通道三条通道节点城市,交通地位进一步巩固。此外,河南商丘此前也是交通节点,但因原来的京九升级为京港台高速铁路后,成为京(港)台和陆桥两条高速通道交汇节点城市,交通地位也得到巩固。
西北地区:西安呈现米字型交通网,成为西北地区最大铁路枢纽
西安:西安作为西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八纵八横”高铁规划下,交通地位有较大提升,京昆、包(银)海、陆桥三条通道通过,且西安到襄阳打通,接入呼南通道、沿江通道。以西安为中心,八条高铁向外辐射,形成米字型格局,成为西北地区主要枢纽。
绥德&合作:绥德、合作也是西北地区交通节点,此前“四纵四横”青太线与银川并未连通,“八纵八横”时代青太线延长并升级为青银通道,与包(银)海通道相交于绥德;合作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端,历来是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著名商贸集散地,“八纵八横”规划使得合作结束了此前不通铁路的历史,兰州、西宁通过兰(西)广通道,均经过合作接入成都、重庆直至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