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操春林 陈太平报道:2月1日,新年刚过,竹山县宝丰镇桂坪村村民就忙着栽种果树,美化庭院。为实现“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目标,近年来,竹山县在“兴、建、创”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绿山富民工程。
兴林特产业。按照一村一品,连村一品模式,大力发展骨干龙头品种。目前全县已涌现出官坪冬枣、塘湾肚倍、得胜观山茶叶、溢水木瓜、潘口河板栗、城关乔儿沟杏李等特色专业村127个,专业村林特基地面积近10万亩。据统计,全县以肚倍、茶叶、板栗、核桃、冬枣等为主的六大产业基地面积达65万亩,万亩林特基地乡(镇)6个,林业专业合作社22个,2008年实现林业产值3.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400元。
建生态家园。竹山县按照“政府主导、农户主体、乡镇主建、部门主扶”和“农户自愿申请,乡村组织实施,部门监管服务,市场机制运作,资金捆绑使用,实行先建后补”的工作思路,把财政支农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重点扶贫资金和沼气国债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由县财政建立专账,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坚持把沼气建设与生态水电大县建设相结合,通过沼气建设,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巩固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成果;把沼气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开展以“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新建沼气池2.5万余口,每年可节约森林资源达600立方米。
创绿色新村。竹山县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农村建设统揽 “三农”工作全局,将新农村建设与移民安置、扶贫开发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努力实现 “三结合、三不误、三促进”,为建设生态水电大县夯实基础。以山水林田路为重点,去年新修通村水泥路230公里,完成霍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任务和谭家河、东河等10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着力抓好重点移民乡镇田间渠网配套、节水灌溉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和地灾防治工作力度,解决安全饮水2.3万人,硬化入院到户道路100多公里。全县以村庄绿化美化、庭院净化美化为目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护林,实现了山、水、林、路全面绿化,点、线、面有机结合,一批特色鲜明,风景秀美的新村脱颖而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