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肖邦明 通讯员 闵雄
忽如一夜春风来。市长公开电话的正式开通,给各地带来了启示和工作动力。竹山县县长公开电话应运而生,并成为解决群众难题的“绿色通道”,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
开启倾听百姓呼声的窗口
竹山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2002年3月正式开通县长公开电话,在《今日竹山》网站开设《百姓呼声》栏目。
为保证公开电话及公开电话网站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群众反映的问题更好更快地得到解决,他们实行24小时值班和专人办理。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对来电人反映的问题,分类分部门责成解决;对有关部门能够解决而没有及时解决的,实行通报批评,并责成限时解决。同时,要求县长公开电话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每个打进来的电话耐心细致地接听,认真准确地记录、解决;对每条网上留言认真回复,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个普通家庭。
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竹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为民、爱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通过县长公开电话这个窗口,广泛听取群众建议和呼声,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县委书记沈学强、县长佘立柱对县长公开电话工作多次作出批示,督促解决县长公开电话所反映的问题。
为达到真正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办好事的目的,对群众来电反映的问题,坚持一般问题当即办,疑难问题勤催办,特殊问题特事办,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紧急问题,加大了现场督办和直接协调力度。
2008年12月31日上午,县长公开电话办公室收到市领导关于对《竹山县竹坪乡7名滞留蒙古国和12名滞留二连浩特市外派劳务人员的求助》的批示意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紧急措施,全力解救外派劳务人员。县商务局及时与二连浩特市吉利公司进行交涉,并向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发出解救该县19名外派劳务人员的求助函。经过工作组认真协调处理,19名外派劳务人员于2009年1月15日上午全部返乡,并追回了务工人员工资。
贯通群众诉求的知心热线
县长公开电话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一一进行核查和落实,给百姓明明白白的答复,绝不因为群众反映的事小而置之不理,也不因为事情大而畏难推诿。群众想什么时候反映问题、反映什么问题都可以。
2008年盛夏时节,群众向县长公开电话反映城关镇左岸酒吧卡拉OK噪音严重扰民,且影响了中、高考考生的休息。县政府立即组织文化、公安、工商部门,进行统一清理整顿,给群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据统计,7年来,竹山县县长公开电话累计接听群众电话18000余次,处理解决政策咨询、请求帮助、举报投诉、批评建议等各类问题8600余件,接待群众来访1620余人次,处理群众来信5100余封,办理率98%,办结率95%,一大批百姓身边的急事、难事得到及时解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