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竹山县潘口水电站和谐移民万象新
发布时间: 2009-12-0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胡光凯 郭齐成


  初冬时节,站在自己的新楼前,看到院内金灿灿的玉米,去年从竹山县田家坝镇落户到溢水镇华家湾村的潘口电站移民华福海,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移民让他过上了新生活。和华福海一样,短短一年时间,竹山县已将17000多移民迁移到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的新村,住上了新楼,过上了新生活。

  用心移民,解开百姓的心结

  总投资近44亿元的竹山县潘口水电站,于2007年年底开工兴建,成为我省最大的在建水电项目。

  潘口水电站蓄水位达到355米时,涉及竹山、竹溪两地移民35763人。其中,仅竹山县田家坝镇的移民就有7500多人。中南设计院一位专家惊叹:“这么多移民集中在一个乡镇,工作难度在全国同类水电站中应是最难的。”

  故土难离,是千百年来百姓的心结。

  怎样解开百姓的心结,让移民顺利外迁?怎样破解移民这道世界性难题?

  竹山县决策者们通过酝酿,提出了一条和谐移民之法——用心、用情、用一件件实事去帮助移民。这样,一切为了移民的县、乡 (镇)、村三级联动帮扶工作机制在这里产生了。91支移民帮建工作队,251名党员带着重托来到移民工作点,用理用情用事去感动帮助移民。县直单位的领导们把公车让出来,拉着移民到安置区考察选点;县移民指挥部除了把移民政策补偿明白袋送到每个移民户家里外,还专门成立了政策解答专班,全天候为移民释疑解惑。

  “为移民办再多的事都不为多。”县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余娇娥这样说。她所帮扶的田家坝镇北坝村移民户张昌明是村里的重点特困户,两个孩子身上长着无名疱,像韭菜一样,割了长,长了割,始终无法确诊治愈。余娇娥一方面为这个家庭组织捐助,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呼吁,寻求专家为两个孩子治病。后来,她又和孩子父母一起护送两个孩子到市太和医院治疗。在她的真情帮扶下,张昌明的新房顺利建成,通过专家治疗,孩子的病情已经稳定。老张逢人就说:“余娇娥就是我的恩人。”

  “住新楼不忘工作队,别故土感谢好领导。”这是麻家渡镇柿树坪村移民杨文禄新楼大门上的对联。建新房这天,县委书记沈学强为他送来1000元建房款,当地镇政府也送给他3000元表示祝贺,县环保局用车拉来了建新楼的水泥。正是这样的真情关爱,才让他家的楼房顺利建成。

  提到县信访局工作队长李传知,深河乡井泉村移民柯贤华心里不知有多少感激。身患癌症的老李不仅为他家建房筹款,还帮他联系建房物资,使他在半年时间就顺利建起了三层新楼。

  据统计,短短一年时间,工作队为移民捐助钱物800多万元,确保了首批移民顺利迁入新村。在竹山县采访,记者深深感受到,和谐移民在这里移出了一方和谐环境,移近了干群之间的感情。 

  资源整合,破解资金难题

  资金难题是水利工程移民最大的难题,因为它难以达到移民所期望的补偿标准。在竹山听到最多的词语,是资源整合。竹山县委副书记、县长佘立柱说:“在政策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整合所有资金及土地等资源,安置好移民。”

  李在思老汉就是资源整合的最大受益者。老李一家4口,儿子在外打工时,遭遇矿难,剩下一条腿,他家是村里的特困家庭。

  老李家的困难,移民指挥部早就安排好了,县里整合扶贫、移民、民政资金800多万元,为137户470名特困移民集中建起了新房。李在思现在住的新砖房自己只拿了2万元,还得到了2万多元的补偿款。他说:“如果是自己建,这样的新房5万元也建不起。”

  通过资源整合,竹山县建立了政府贴息贷款制度和水泥最低限价制度,政府用后扶资金为每个移民户提供1至3万元的贷款,其中1万元由县政府提供财政贴息,目前已办理贷款1000多万元,政府年贴息100多万元。

  潘口水电站建设,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每平方米房屋补偿标准和现行建房的标准差距较大,而投资业主又不能增加投资。为了移民的利益,当地又整合资源,筹集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移民房屋补贴,保障了移民利益。

  据统计,潘口水电站在业主包干投资44亿元之外,竹山县通过多种途径,组织电力、通信、国土、交通等部门整合资金4亿多元用于移民基础设施建设。

  有土安置,和谐移民乡村美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是记者在麻家渡镇柿树坪移民新村所见所闻。11月17日,移民官智国正在新房前晾晒刚刚收获的稻谷、玉米。见到记者采访,老官乐呵呵地说:“今年秋稂收了2500多公斤,一家5口人,是个丰收之年啊。”麻家渡镇党委书记邵斌自豪地说:“这个移民新村已经成为全镇的新农村示范村。”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把移民村建成新农村的示范村。”竹山县委书记沈学强如是说。

  竹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潘口水电站也是我省最大的扶贫项目。这里的3万移民基本生活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堵河两岸。

  投资44亿元的潘口水电站,有20多亿元用于移民安置。移民虽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是巨大的移民安置资金也为竹山县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坚持做到了有土安置。

  按照有土安置的要求,享有竹山西部粮仓美誉的溢水、麻家渡、宝丰等乡镇短短一年时间先后开工兴建了60个移民新村。移民新村建设与新农村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配套建设了沼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把最好的土地分给移民种,把交通最方便的地方分给移民建房。”邵斌这样介绍。麻家渡镇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调整出1000多亩土地给了移民,政府还拿出350万元用于移民新村建设。

  竹山县通过创新土地开发、承包等方式,共开发、流转土地3万亩,保证了移民生产用地,实现了土地占补平衡。

  目前,电站17000多移民已顺利入住新村,另有10000多移民正在建新房,95%的移民都做到了有土安置。

  9月26日,潘口电站实现顺利截流,移民安置也如期完成。其速度之快让人感叹不已,引来了四川向家坝库区电站及重庆、河南等地的移民考察团参观取经。曾参与三峡、高坝洲、向家坝等国家重点建设的长江水利监理公司工程师蒋洁说:“竹山和谐移民,在短短时间内顺利完成移民、顺利截流,其速度创造了全国同类电站之最。”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