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竹山水电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共进
发布时间: 2010-02-2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胡光凯 郭齐成  报道:2月21日,竹山县上庸镇“十星级”社区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试点工作全面展开。竹山县县长佘立柱介绍,该县以“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把移民安置区建成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区,确保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移民安置区长治久安。 
    青山绿水引富路  ,处处新村处处景。竹山县通过“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走出了一条水电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共进的新路。
    竹山县以山清水秀而得名,境内大小河流646条,水能蕴藏量116.5万千瓦,在省内长江支流中仅次于清江。为呵护丰富水能资源,竹山县秉承“水电开发,生态先行”理念,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人工造林工程,在堵河源头建立了百万亩的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在堵河沿岸建起了30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1.8%,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71%。
    青山绿水孕育了巨大的商机,长源集团、巨能集团、江汉集团、河南小浪底水资源投资公司等大集团纷纷抢滩堵河,开发这里的水电资源。至去年底,竹山县已建和在建水电站37座,装机达到85万千瓦,完成投资20亿元,水电开发已成为竹山县发展的主导产业。
    水电开发也为竹山县带来了3万多移民的难题。如何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住、富得了”?竹山县通过整合多方面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把移民安置区率先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按照县级精心指导、部门倾力帮扶、镇村组织实施、移民群众主动参与的文明和谐共建机制,统筹发展移民新区。从沼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把移民迁移到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基础设施完善的宝丰、溢水、麻家渡等乡镇。
    “移民不是电站建设的包袱,而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财富。”竹山县委书记沈学强这样说。仅投资44亿元的潘口水电站,其中用于移民安置的资金就达到了20多亿元。这些资金不仅直接安置好了移民,也助推了当地8个乡镇的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发展,人际关系和谐,群众生活富裕”的要求,竹山县在水电开发建设中,先后开工兴建了53个移民安置新村,新建移民新房60多万平方米,流转、开发3万多亩土地,完善、兴建10多万亩茶园、蔬菜等绿色产业基地。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2万多移民从堵河两岸走出深山,喜迁新村,还有部分移民安置村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该县以“十星级文明农户”为主要内容的“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是享誉全国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已将该县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之一,2009年该县“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成功入选“辉煌荆楚60名片”之一。在移民安置区深入推进“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确保了3万移民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推动了水电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共进。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站在新楼房门前,在金灿灿玉米串的映衬下,去年从田家坝镇搬迁到麻家渡镇的移民官智国,听说县里在移民新村全面开展“十星级”社区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试点工作,高兴地说:“到时候我们的生活更富裕了,新农村更美了,日子更好过了。”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