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秦楚重镇的美丽嬗变
发布时间: 2011-01-2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秦楚重镇的美丽嬗变 
——看竹山县擂鼓镇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一排排庸派房屋依势而建,一条条水泥路通组入院,一座座村镇依次相连……走进承秦启楚咽喉的竹山县擂鼓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亮丽和谐的崭新画卷,扑面而来的是一处处令人称颂的发展热潮。
2010年,擂鼓镇再度创造了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实现社会生产总值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90元,财政收入320.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8%、26.3%、10%。

  过去的两年,擂鼓镇社会发展令人折服,陆续摘取了“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市优秀平安乡镇”、“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乡镇”、“全县红旗单位” 等多项省、市、县殊荣。

  在打造“秦楚重镇”中,擂鼓镇用如椽巨笔书写着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悄然实现着一次美丽的嬗变。

  培植特色产业,挺起富民强镇脊梁

  一片片烤烟铺田间,一处处茶园绕山岗,一棚棚蔬菜染平川,擂鼓镇以“两叶一菜”为主的特色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挺起了富民强镇脊梁。

  擂鼓镇地处竹山县西部二高山,土地肥沃,属传统农业重镇,素有“西部粮仓”之美誉。但在新形势下,擂鼓镇靠粮油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既无比较优势,也无效益优势。如何立足镇情,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鼓起农民腰包?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他们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统三分”战略思路,经过大胆探索实践,成功闯出了烤烟、茶叶、蔬菜三大支柱产业共兴之路。

  “种烤烟有利可图、有钱可赚,今年我计划种150亩,可净赚20万元,拆掉土房,新建楼房。”虽近年末,擂鼓镇西河村烤烟种植大户蔡华振请来机械、人工,忙着翻耕炕地,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去年,他和妻子放弃外出打工,回乡租赁80余亩地种烤烟,一共卖了17万余元,除去种子、肥料、农药、人工等成本开支外,净赚了9万余元。

  去年,竹山烤烟种植面积虽大幅削减,擂鼓镇仍保持了集中连片种植2500亩的规模,还通过科学管理、跟踪服务等措施提高烟叶品质和单产,使烤烟亩均产值达到2000元以上,比种粮增收一倍多。

  而三年前,镇上发动农民种烤烟时,由于人多地少,加之劳动强度大、生产环节多,很多农民不愿接受。为让农民乐意种植,镇党委、政府组织明白人到老烟区观摩取经,消除顾虑,转变思想;推行土地流转、干部包户、设施配套、政策激励等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方式,培植了159个种植大户,催生了3个千亩示范村。他们还出台了烤烟种植优惠政策,即县里返税的50%作为烟叶生产发展基金;农户新建一座密集式烤房,除烟叶公司投入外,镇政府补助1000元;种烟大户每亩补贴地租150元;镇、村干部按照发展面积、烟叶管理及质量等兑现奖金,激励干群合力扩大烤烟种植规模。

  “镇上将烟路、烟水、烟电、烟机、烟炉、烟棚配套了,种烟方便了,种得越多效益越好”,设施配套了,服务跟上了,擂鼓镇农民种植烤烟热情高涨。“有烟无我,有我无烟”,曾经强烈拒绝烤烟种植的擂鼓村支书、主任朱名载,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组织流转1200亩土地,将擂鼓村建成千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还带领烟农搞起了工厂化育苗,向全镇烟农供应烟苗。

  “从试种500亩,到前年集中连片发展4000亩,再到去年建成现代烟草农业基地。短短三年时间,烤烟产业已具一定规模,烟农尝到了增收甜头。”镇党委书记、镇长周玲说,“今年全镇将种植烤烟5500亩,实现烟农增收1200万元、财政增收200万元以上。”

  擂鼓镇种植茶叶起步早,过去却没能形成气候。近年来,擂鼓镇围绕建成万亩茶叶基地,推行“连片建园、以奖代补、培植大户”等方式,正跻身全县茶叶重点乡镇。现在,全镇已建成茶园9000多亩,沿305省道以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茶叶板块带。“改造老茶园,管好新茶园,兴办加工车间,四年内将亩产值提高到3000元以上”。擂鼓镇依靠加大投入、科学管护、合作社带动,致力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实现着茶叶富民愿景。

  “将茶园当银行管,把茶叶当粮种”。烟墩梓村在25度以上坡地建成的千亩茶园,在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带动下,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正变为现实。过去,村民种茶是自采自制,量少质低价廉,除了自己喝外,卖出去的少,更谈不上增收高效了。去年,村文书谌德国等人发起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新添置一套茶叶加工设备,请专家指导茶农科学种植,变各户分散经营为携手抱团闯市场,让茶农尝到了种茶的甜头。谌德国说:“除了春茶外,去年还生产夏茶、秋茶,不少农户茶园亩收入超过2500元。”

  “到擂鼓镇创业,环境好,服务优,能赚钱,很舒心。”去年,竹溪县水坪镇农民刘自清到擂鼓镇红岩村“淘金”,种植200亩大棚蔬菜,从租赁大棚到技术指导,镇党委、政府全程跟踪服务,丰产的西红柿、黄瓜、豆角俏销县城及周边地区,让他好不惬意。

  2009年春,擂鼓镇尝试在有3000多亩水田、平地的红岩片区种植设施蔬菜,立足本地土地、劳力、交通等优势,培植农民致富特色产业。他们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合作社运营”的发展思路,首期流转水田300亩,配套建设耕作路、排灌渠,栽植绿化树,发展大户种植设施蔬菜。镇上还以年薪6万元的待遇,从山东寿光聘请一名技术员,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蔬菜。

  去年,红岩片区新流转土地500亩,扩大设施蔬菜种植。曾在山东寿光从事温室蔬菜种植和销售10多年的竹山县双台乡农民杨雄,与溢水镇农民王胜春联手,投入450万元,前来兴建大棚300多亩,发展设施蔬菜。四年内,擂鼓镇以红岩片区为主的设施蔬菜将扩大到3000亩,成为全县最大“菜篮子”。

  连片整建村镇,打造竹房城镇带示范区

  庸派房屋别具情趣,门前花坛绿树相间,街道彩砖路灯装扮,擂鼓镇烟墩梓村张大永从山上搬到漂亮的村镇,住上290平方米的楼房,开了一家金属门窗加工店,一家四口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不比城里逊色。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