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民情档案 定期沟通民情 全程为民办事
竹山“三民工程”解民难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陈昌荣 通讯员 冯家斌 报道:“民情早知道,决策不跑调;百姓有困难,干部服务到。”这几句顺口溜,说的是竹山县今年元月以来全面推行的“三民工程”,即建立民情档案、定期沟通民情和全程为民办事。
从姓名、年龄、家庭收入等内容,到技能特长、培训需求,甚至田地、山林界址……7月10日,在竹山县城关镇莲花村的民情档案室,记者看到,户情、村情“一户一档、一事一表”。 村党支部书记杨建斌介绍:“最近村里50多户农户涉及高速路和国际绿松石城建设征地拆迁,因为土地承包等情况在民情档案里一清二楚,村民心里没疙瘩,拆迁格外顺利。”
今年以来,该县85个县直单位、33个规模企业和136个乡镇直单位党组织与254个村结成共建对子,1006名机关干部和850户农村困难家庭成了“亲戚”,已为254个村近10万农户建立民情档案。同时,该县还建立网上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实行县、乡、村三级动态管理,实现服务民生精细化,实现了“一对一”结对共建全覆盖的目标。如今在竹山农村,村民遇到小问题,村干部马上主动对接、帮助解决;遇到大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涉及全村的事,则通过和帮扶单位约定的定期民情沟通日共商解决。去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民情沟通50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1300多条,当场解决问题860多个;全县254家联村单位和1006名机关干部已帮助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各类项目369个,落实帮扶资金635万元,调处群众矛盾纠纷450起。
党组织到农村“寻亲”,促使村班子拧成一股绳。宝丰镇侯家湾村多年来工作开展得不如人意,今年县工商局党总支和这个村党支部结对后,局纪委书记刘继弘带领党员深入全村554户农民家中走访调查,先后帮助16名贫困农民就近就业,为困难群众捐款2万多元。目前,村里班子团结一心,干群关系密切了,村里的发展更有生机和活力了。
党员干部到社区“结亲”,切实解决了民生难题。北大街社区是城关镇最繁杂的大社区,北大街小区县计生委家属院后门有一条长达500多米的人行道坎坷不平,居民出行不便,是居民们的“心病”。去年7月县财政局近百名党员干部与该社区“结亲”,共筹集3万元道路维修资金,为该社区3条背街小道铺设了水泥路,还帮社区建起了污水处理设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