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炙烤易发“高温病”
医生提醒市民注意防晒多喝水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何利 报道:昨日,记者走访市人民医院、太和医院等多家医院发现,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心脑血管、消化道等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多,其中老人、小孩发病情况更为普遍。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医生,为广大市民平安应对高温天气支招,以防“高温病”缠身。
户外活动避开午后高温时段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付守芝表示,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一些耐受力较差的老人、儿童容易中暑,而上班族、行业职工中暑的情况也不容忽视。
发生中暑危险因素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还有高湿度、通风不良、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付守芝建议市民,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饮食以清淡为好,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外出时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并戴防护眼镜和遮阳帽,随身带上必要的防暑药物,如清凉油、人丹等,活动时尽量放慢速度。
付守芝说:“市民应避开中午前后时间段外出,不宜直接暴露在太阳底下。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须加强通风降温,合理调整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一旦中暑,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处,让病人仰卧,脱去或松开病人衣服以尽快散热,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过分贪凉当心引发“空调病”
高温天气,空调、电风扇等成了降温主要工具。但长时间吹空调、频繁进出有空调房间和外界闷热环境,冷热交替,易患“空调病”。
“空调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发热、盗汗、身体发虚,不少人往往将“空调病”误认为感冒。
预防“空调病”,最好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也不要在空调环境中待太久,要定时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付守芝建议,使用空调时室温最好保持在24—27℃,睡眠时温度应稍高些;最好设置睡眠时间;不要整晚开着,间断使用;定时开门窗通风,避免缺氧。外出出汗后进入空调房间要擦干汗液,同时避免冷气直吹。年轻人切勿贪图凉爽,猛吃凉食、冷饮等,注意预防急性胃肠炎。
闷热天气容易“情绪中暑”
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一点小摩擦就大动干戈。天气炎热时,人也容易“情绪中暑”。
太和医院急诊科医生说,跟身体中暑一样,高温环境下,人在心理上同样会出现乏力、打不起精神的状况,特别是车辆驾驶人员,在高温的夏天开车时最容易“情绪中暑”,一遇上红灯、塞车等就变得浮躁、不耐烦,这样的情绪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此,觉得烦躁时,要深呼吸,达到放慢心跳及身体机能的效果;检查自己情绪变化及变化原因,暂时放下手中的事,一点点化解浮躁的情绪,心静自然凉。
医生说,出现“情绪中暑”现象,可以多喝水,稀释自己的血液,从而让心情平和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