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李峰 朱洪斌 报道:五月的竹山,到处是火热的交通建设场面:十竹路工地上焊花四溅,桥梁墩柱天天增高;305省道潘口一级路上各种机械密切配合,运输车辆来往穿梭;在龙背湾水电站交通复建工程战线上,20个标段摆开战场……据悉,该县今年10大交通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总投入达8亿元。工程快速推进的背后,是竹山成功破解交通建设资金难题的不懈探索。
近年来,竹山转变思路,巧用加减法破解交通建设资金难题,有效保障了交通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用加法增加交通建设资金投入。一是每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交通运输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支持交通运输部门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二是交通项目建设中形成的建安营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地方留用部分全额用于交通建设。三是整合发改、财政、扶贫、移民等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县政府每年整合资金3000万元用于交通建设。
用减法降低交通建设成本。一是优先保证交通运输建设用地,要求各部门在规划中重点考虑交通运输建设所用土地和林地。二是交通建设需动迁的各类构筑物和地面附着物的赔偿和永久性占用耕地、林地的补偿,国省干线参照潘口水电站补偿标准执行,县乡道和通村水泥路不予补偿。三是交通运输建设需要运迁的电力、通信、广电杆线等构筑物迁移,按照最低成本价进行补偿。交通运输建设所需砂石料由交通运输部门提出申请,县政府划定具体范围,无偿提供使用权。四是乡镇政府负责做好辖区内交通运输建设的耕地、林地征用、青苗补偿、房屋拆迁等工作。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由各乡镇政府负责,实行计划管理。通村水泥路在计划和规划范围内,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以奖代补的政策标准每公里补助15万元建设资金。五是涉及交通建设的发改、财政、国土资源等12个部门积极搞好服务,简化办事手续,县级能审批的一律不予收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