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洁净优美、文明和谐的“北方水城”南阳市城区一角。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李东晖 兰瑞文 陶德斌 报道:同为水源地,共饮一江水。河南省南阳市与十堰市山水相连、人文相近、经济相融,是十堰党政代表团此次赴皖苏鲁豫四省学习考察的最后一站。昨日,市委书记周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维国率队抵达南阳市学习考察。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天岑等领导陪同考察。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现辖2区10县1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26万,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南阳市是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近年来,南阳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启动实施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全力推进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和新区、新型农村社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五区”建设,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加快科学发展,加速富民强市,奋力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南阳。
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是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亮点之一。该市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各县市区按照“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加快项目建设,推进产业聚集,力促转型升级,创新体制机制,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各县市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和改革创新的示范区。目前南阳市共有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公里,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冶金建材、油碱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优势十分明显,首钢控股、中国平安集团、国网公司、中国兵器集团、南方装备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与南阳实施战略合作。
今年1至9月,南阳市14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同比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40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比年初增加89家达到722家,建成区面积比年初增加4280万平方米,吸纳从业人员22万人。预计到2015年, 14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将超过30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的65%以上,成为南阳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载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南阳市唐河县产业集聚区,十堰党政代表团成员先后考察了兴利源电子公司、畅鸿塑胶制造有限公司、龙昊体育用品公司等企业。兴利源电子公司是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引入的企业,主要从事高档纳米镜片、光学镜片、LCD面板等研发及生产,多项技术在行业内处领先地位;畅鸿和龙昊两家公司都是台资企业,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三家公司是唐河县产业集聚区的代表性企业,充分体现了产业集聚效应。
9月16日至22日,南阳市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农运会与全运会、城运会、大学生运动会、体育大会通称为我国五大综合性运动会,是高规格、大规模的体育盛会。南阳市以举办农运会为契机,积极开展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联创,掀起城乡建设管理高潮。该市高标准新建改建13个大型体育场馆、新建3个大型比赛场地、新建改造40多家星级宾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南阳一举成为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市和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代表团成员认真考察了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主体育场、水上运动中心、游泳馆及南阳市全民健身公园,充分领略了洁净优美、文明和谐的“北方水城”新魅力。
考察中,周霁和李文慧均表示,十堰和南阳山相连、水相依、人相亲,共同承担着构筑国家生态屏障和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重大历史任务,两市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加大产业共融,促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