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十堰“内外兼修”给力“美丽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 2013-04-0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胡文江

  加强生态建设,增强吸引力;强化人文支撑,提升软实力;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内外兼修、软硬并举,加快构建“一核多支点”绿色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这是十堰市认真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生动体现。(4月4日《十堰日报》)

  五味调而佳肴出,六律和而韶乐奏,“和”是天地之间的大美,最高形式的和是太和。十堰市地处武当山麓,汉水之滨,自古以来,当地源远流长的道教伦理思想就一直滋润着这片土地。作为明代皇家道场的武当山,古称“大岳太和山”,天柱峰顶建有“大岳太和宫”,与故宫紫禁城的“太和殿”遥相呼应。在这里,“保合太和”的思想被人们推崇备至。“太和”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乃至人自身内部所呈现的和谐状态。武当道教的太和境界就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重人贵生,诚信向善”。

  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十堰人的光荣承诺。武当山下的丹江口水库,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十堰人作为南水北调的“守井人”,承担着保护库区良好生态和优良水质的使命。十堰地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既是老区,又是库区,发展基础不够,环境不优,可无论多苦多难,都不能跟北方用水吃水的困难相比。将“诚信向善”视为生命的十堰人,以铁的手腕有效根治“三违”顽疾,以壮士断腕之举关停了上百家排放不达标企业;努力把2400多万亩青山变成生态安全屏障,不遗余力地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计投入50多亿元资金,千方百计保障水质安全;实施产业生态化革命,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以期真正做到“保合太和,天人合一”,所有这一切,只为“一库清水送北京”这个庄严的承诺。

  这就是十堰人所可以承受之重!为了这个庄严的承诺,早在1958年,丹江大坝工程上马,成千上万的当地群众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乃至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祖祖辈辈守护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汪洋。21世纪初,为了确保足够的蓄水量,丹江大坝加高工程上马,又有18万移民群众不得不再次离开故土家园,为了国家建设发展大局,为了缓解北国的久旱之渴,他们舍小家、顾大局,甘于牺牲现有的一切。政府和移民群众心连心,他们不忍心让移民群众由于搬迁再流泪,思想工作走在前,宣传工作讲在先,补偿工作做到位,人文关怀让心安,移民干部群众共谱了一部感天动地的汉水丹心曲。

  “移民”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这将是十堰人祖祖辈辈信守的承诺,无论谁来当领导,无论发展方略如何变,做好库区“守井人”永远是其第一使命、第一职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始终坚持“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清静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反对妄为,提倡顺势而为。对于那些“违法用地、违法开山、违法建设”的妄为之举,对于那等“边污染边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甚至是只污染不治理”的违背大自然规律之举,坚决予以整治查处。所谓顺势而为,就是适应党和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发挥比较优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两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可见,十堰政府“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战略举措,是传统文化“太和”思想在当代社会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构想的创造性实践。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