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北频道8月8日电(记者 方政军 通讯员方荣华 程宝宁)2003年到今的十年,以首席代表为标志的行政审批改革,为湖北省竹山县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审批权限配置格局,加速了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架构“重组”,政府职能在改革中渐渐回归。十年探索实践,竹山行政审批改革爬坡越坎,成效显著,但也挺进了“深水区”。
自我削权
以往,户口登记要经过6道审批环节、6个签字盖章,20天才能办结。年初,竹山县公安局简化户口审批,取消片警调查、户口材料受理单和派出所民警、公安局承办人签字,证据充足、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十年前,全县50个部门集中了690项审批事项。某局级单位审批多达42项,涉及业务科室6个。行政审批长期存在的数量多、门槛高、耗时长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竹山发展。十年间的五轮梳理后,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减少了7个,审批事项减少了81项,审批时限由20天缩短为7天,办结率99%,群众满意率100%。今年头5个月,全县完成招商引资1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6.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7%、36.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十堰市第一,竹山因此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
竹山行政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朱勇感慨地说:“行政审批改革的十年,是政府‘自我革命’削权的十年。”
职能归位
记者看到一个案例:竹山国际大酒店从申报到立项,投资项目涉及8个部门的审批,由部门首席代表一次性办结,仅用3个月项目顺利落地,这在以往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时间。
竹山行政服务中心曾面对应进中心的审批事项进驻不全,部分审批环节“体外循环”,对窗口审批人员授权不充分,窗口只“受”不“理”等。去年,竹山43个部门将内部审批事项归并,增设行政审批科室后整建制进入中心。各部门向中心委派首席代表,全权负责审批事宜。部门“一把手”与首席代表签订授权委托书,对不需现场踏勘、专家论证、会议决定的事项,首席代表拥有审批决定权;不能在窗口一次性办结的,首席代表有办理建议权和协调督办权。这一举破解了窗口只“挂号”不“看病”的顽症,窗口可即时办理审批事项增至90%以上。
画外音:竹山县长龚举海:“推行首席代表,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但这不是唯一目标,根本目的是让政府职能归位。”
阳光审批
我们看到:一对新人到民政局窗口办理结婚手续,服务人员笑容可掬地与他们边谈边查看相关证件,然后麻利地办妥手续,10分钟,结婚证办好。
竹山对136名首席代表及服务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其编制、工资、福利等由派出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年度考核、窗口考评等由县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中心对他们每月实行百分制考评,结果作为年度优秀公务员考核依据。每月评出4个流动红旗窗口、10名优质服务标兵,以激发他们的工作责任心。
如今,这个县将43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在媒体上公开审批项目、办结时限、收费标准等,承诺所有审批项目全部进入中心办理,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近三年来,竹山未出现一例违法违规行政审批行为,群众投诉为零。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的态度是:“审批权推向‘窗口’后,实现了公开透明的阳光审批,避免了审批权力寻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