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竹山县统计局
2008年,是竹山改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克难奋进,有效克服和应对雪冻灾害、连绵秋雨、煤电油运紧张、物价持续上涨、大移民安置、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等各种困难和挑战,强力推进堵河流域水电大开发,生态水电大县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经济 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6272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562万元,同比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80615万元,同比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85550万元,同比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7∶30.7∶32.6。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9.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9.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25.0。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1.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6万人,第二产业3.5万人,第三产业8.6万人。全县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持平。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848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牢;工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块头小;县乡财政困难,保障能力低;物价上涨偏快,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等。
二、农 业 农业农村经济在遭受冰冻雪灾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保持了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46686万元,实现增加值96562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全年外出劳动力 10.18万人,实现务工收入 7.11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10.5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2.88万亩。烟叶播种面积2.16万亩,药材2.25万亩,茶叶12.11万亩,特色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出来。全年粮食总产量217735吨,油料总产量18910吨。全县造林面积800公顷,森林覆盖率41.8%,木材采伐量为14343立方米。畜牧业实现现价产值33535万元。生猪出栏20.11万头,山羊出栏2.35万只,家禽出笼80.06万只,肉类总产量18935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241012万元,同比增长33.9%;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98542万元,同比增39.3%。实现工业增加值69815万元,同比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219万元,同比增长28.2%。工业企业效益较为可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5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921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轻重比重为12.8:87.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5291万元,实现增加值5771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9%。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县实现建筑增加值10800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5.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349万元,比上年增长66.7 %。其中,第一产业5174万元、第二产业110359万元、第三产业31756万元。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2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6.6%。其中潘口电站当年完成投资8.78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总额的61.8%。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0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4%。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23152万元,餐饮业15567万元,其他行业301万元。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协议资金54897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15200万元。出口创汇312万美元,出口供货16800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里程3624.5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258.04公里。农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100%。邮电通讯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921万元,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9208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8000户。全县电话普及率为27.2部/百人。全年县内旅游人数9.2万人次,旅游收入1910万元。全县有星级饭店5个,其中三星级以上饭店2个,星级饭店客房352间。
七、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6870.2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全年财政支出77386.8万元,比上年增长51.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276万元,比上年增长34.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8966万元,比年初增加73286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774万元,比年初增加3724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2620万元,比年初增加40323万元。全年保费收入6323.5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47.5万元,寿险保费收入4676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768.4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415.5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3352.96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广播电视 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357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3258人,农业技术人员311人。全县各类学校共203所,在校学生62410人,其中,普通中专2955人;初级中学和高中29607人,职业高中981人,小学28867人。各类专任教师4107人。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618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6.06%,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6.06%。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观众1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2万册;广播覆盖率77.5%,电视覆盖率94.7%。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私营个体)368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各1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474人。病床床位987张,其中医院400张,卫生院512张。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141415户,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67028人,其中常住人口42.68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86‰,死亡率为5.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5元,比上年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2740元,增长14.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234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29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36428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95.78%。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020人,农村居民享受生活救助人数19600人。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单位101个,床位3004张。
十、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 堵河水质总体较好。城区上游和钻探岩下游全部符合清洁标准,常年为Ⅱ类水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63.21%,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65.2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8%。 全年刑事立案512件,民事案件立案655件,刑事案件破案率62.9%。发生交通事故6起,死亡5人。没有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死亡7人,事故损失137.27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由部门提供。
2、公报中地区生产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