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制在线
人民陪审员权利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05-04-28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的单行法律。 
  也许人们还会记得美国的辛普森案件,那么我国人民陪审员的权利究竟有多大?他们与国外的人民陪审员有什么区别?
  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社会影响较大的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将实行陪审制;对于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的案件,人民法院将实行陪审制。 
  如何理解人民审判权的内核和外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规定,人民陪审员任期五年,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这个“同等权利”,“定罪”和“量刑”的权利都包括在内。但是,要注意的是,人民陪审员只能参与一审案件,此外,只能参与普通程序案件,也就是说,不会出现人民陪审员一人独立审判的现象。 
  我国与西方国家除了司法制度性质的根本区别外,还有两个不同,一是我国是作为个人参与审判,西方是陪审人员组成团,集中表达裁决意见。美国对重罪案件仍保留12 23名陪审员组成的大陪审团制度,如果陪审团作出无罪释放,则当庭放人,最著名的是辛普森案件。二是我国陪审员既“定罪”又“量刑”,而西方国家则是对是否有罪进行裁决。 
  人民陪审员是弘扬司法民生、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现实途径。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与法官形成思维互补,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 
  个别陪审员对自己的权利义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该制度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推进的过程,目前最要避免的是“选而不用,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的现象,最要迫切解决的是加快提高陪审员素质的问题。不合格的免除资格,违法犯罪的,也要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法副院长姜兴长强调,要保障人民陪审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法官必须尊重人民陪审员的审判权。审判活动中,法官可以对人民陪审员进行法律提示或引导,但绝对不可以就认定案件事实和具体适用法律加以暗示,以自己的意见影响人民陪审员,更不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规定,如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不得私下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不得泄露审判秘密,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等,保证人民陪审员审理案件的公正性。同时,要积极探索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管理的机制,严格管理,确保人民陪审员真正发挥作用。(王林)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