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0 7:45:28 来源:楚天都市报
图为:28日晚7时,分别了6年的父子终于异地相见 见习记者许少峰摄


见习记者许少峰 摄影本报记者刘汉泽 特约记者龙桥
6年前,17岁的竹山县青年杨先海失踪,家人四处寻找无果;6年后,重庆农民赵申满竟在河北省临西县一个砖场里,发现了被逼做“奴工”的杨先海。2007年的岁末之时,记者赶赴竹山采访,随后千里奔袭,随警方赴河北解救杨先海。
收到神秘来信,失踪儿子被困河北
12月18日,竹山县深河乡茅坝村农妇肖全珍正在地里劳作,却收到一封来自重庆市巫溪县的信,她愣住了——信上有她失踪6年的儿子的消息。
信的署名是重庆巫溪县花台乡八龙村农民赵申满,他在信中称:你们是不是有个失踪的儿子叫杨先海,我在河北打工时见过他,他现在困在一个砖厂里被强迫做苦力,他曾求我救他……
看完信,又惊又喜的肖全珍立即将消息告诉给在武汉打工的丈夫杨明千。失踪6年的儿子怎么到了河北?杨明千当即按信中留下的电话,跟老赵联系,并恳请老赵尽快赶到武汉,协助他寻找儿子。老赵没有推辞,答应乘坐当晚的汽车前往武汉。
外出打工被拒,17岁青年悄然离家
时间回到2001年。
杨明千家住竹山县一座大山里,杨家生活贫困,4个孩子都没有读多少书,大儿子杨先海小学未毕业,就弃学务农。
2001年春节,看着村里其他年轻人在外打工挣钱回家,17岁的杨先海便吵着要外出打工。考虑到儿子年龄太小,又没有读多少书,更因为他平日表现出思维有些混乱,甚至轻度智障,杨明千担心他外出受骗,便不同意儿子外出。为此,父子多次争吵,杨先海还曾说要强行外出打工。
2001年1月29日,正月初六,杨明千让杨先海出门放牛,但直到深夜,儿子仍未回家。
杨明千跑到牛圈,发现牛好好地拴着。他此时才醒悟过来,儿子可能真的打工去了,便立即发动亲戚朋友寻找。
母亲急白了头发,举债万元寻子未果
杨先海失踪之后,杨明千便花30元一天的价格,请了20多名村民帮忙寻找。他们在竹山县几乎找遍了每个乡镇,均无所获。他们甚至举债万元到相邻的房县、竹溪县寻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人。
一次,杨明千夫妻在房县大山中寻找时,饥寒交迫地迎着风雪摸索走了一晚上,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找到一户人家。刚走进农户的家门,杨明千就晕倒在地。
找了半年无果,肖全珍听到一个迷信说法,说是用饭能叫回丢失的儿子。从此,每次吃饭时,她总是先盛一碗饭放在门槛上,朝门外呼叫:“海燕(杨先海的小名),吃饭了,你快回来吧!”多少次,肖全珍叫着叫着就痛哭起来。她呼叫了4年,急白了头发。
重庆好心人,来到湖北协助解救
12月19日,重庆好心人赵申满到达武汉,讲述了他发现杨先海的始末。
52岁的老赵是巫溪县农民,今年9月,他和老乡到河北临西县城的一家砖场打工。
进入砖场不久,老赵就发现砖场有4名被老板称为“傻子”的人,这4人被人分别称为“二柱、二狗、小马、小杨”。他们每天被看守盯着,稍有懈怠便会遭到棍棒殴打。他们每天至少要干活12小时以上,但他们却只能吃馒头、稀饭和盐菜。
晚上,4人被3把门锁控制在一间低矮的砖房里,拉撒都用桶往外送。老赵想知道这4人的情况,但看守只要看见这4人与别人说话,就会上前打骂。据老赵了解,这4名“奴工”是被当地农民马连合控制。
一天中午,砖场出了事故,正在干活的“小杨”被卷进砖机,等众人把他救出来时,他的右胳膊已经骨折。两星期后,小杨又回到砖场,他右胳膊打着石膏,左手还要搬砖、推板车。
老赵和老乡们都很同情他们。一天下起大雨,老赵和小杨在窑洞避雨时,小杨突然跪在老赵面前,说他是湖北竹山县人,请老赵带他回家。老赵认真记下了小杨的家庭住址。
11月中旬,感到挣不到钱的老赵和同乡回到家乡重庆,随后他便按小杨所说的地址给杨明千写了一封信。
20日,老杨和老赵回到竹山,他们向县公安局、乡政府反映了情况,请求解救杨先海。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竹山县组成解救小组,于26日晚从竹山出发,前往河北解救杨先海。本报记者带车前往,实施跨省大解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