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近日因下乡出差在某乡镇住宿一晚,因没带牙膏,就去集镇一小商店去购买,没有想到使用时发现是水货。与乡镇朋友说起这件事,这位朋友气愤地说:现在农村、集镇村庄和城乡结合部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一些商贩为了赚钱,进的货物都是从外地不正规的小批部廉价进购的,涉及到吃穿用等方面,甚至连农资产品都有大量的“水货”,让村民防不胜防,严重危及农民生活和生产,乃至生命。
在城区人们识假意识增强,采购商品多数到正规的超市,加之城区执法监管严,假冒伪劣产品相对教少。但乡镇和村组因远离都市,执法者检查少,因此,一些不法商贩,看中这块“宝地”,利用农民纯朴和识假意识不强的特点,向农村倾销假冒伪劣产品的廉价商品,靠坑害农村消费者,大发不义之财。有些不法商贩还在粮、油、食品中掺假,有的经营假种子,假化肥,让农民劳累一年颗粒无收。这种侵害农民现象,让人震惊。导致这些地方“水货”,多主要原因是,偏远农村市场打假力度不够,有的地方甚至沦为遗忘的角落。
保护农民复兴,净化农村市场,建设和谐新农村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农民的愿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把打假作为创建信用乡镇,保护农民利益的大事来对待,尽快建立有效的农村打假机制,形成合力,加大执法和检查力度,高举《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利器,从重打击制假和售假行为,让农民买到放心商品;广大消费者也要增强识假意识,不能贪图便宜,切莫盲目购买。同时农民也要学“秋菊”,敢于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自身权益。(苗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