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商朝末年,舜帝的后裔中一个叫遏父的人(即舜帝第十三世孙),投奔了周国,并担任了陶正之官,因其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的欢心。公元前十一世纪姬昌之子姬发,就是周武王灭商朝纣王后,建立周朝,为表明君,追封先贤遗臣,就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命为诸侯,封国于陈(今河南淮阳),并将大女儿太姬嫁他为妻,伺奉舜祠,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其后人以国名姓陈,舜帝的第十四世孙妫满就是陈姓的始祖。
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亡国之后至江州义门陈氏第一世祖叔明公始,其间的变迁踪迹一部分记载于史册典籍之中,另一部分却在史册典籍中遗失而埋没。
江州义门陈氏历经十四世。十九代,合族同处,上下和睦,代传孝悌。宋仁宗赵桢御赐义门诗为证:“代延十八同烟火。”就在义门“同处共饮”时期的中叶,陈叔明第十世孙陈伯宣率族人励精图治,振兴义门,发扬光大,功不可没,首获朝庭旌表。宋嘉祐七年(1062),义门陈氏奉旨分庄(家)之后,伯宣公第十三世孙陈思懿率族人迁居黄州府麻城县(即南郡),繁衍生息,传至第十八世孙陈子从等。顺治年间因国乱,陈子从迁居竹山西乡翠兴寨,就是现在的竹山县秦古镇西岭村(即尖山河),陈子从就是尖山河陈姓的始迁祖,迄今360余年,人丁逾2000,因故迁徙至陕西,竹坪小河,竹山城关,十堰城区,武汉等地近千人。
尖山河陈氏族人,历代以来,谨记祖训,勤耕勉读。虽田地不宽,精耕细作,以粮为首,供食有余。随着社会的更新,现在以种植茶叶为主,经济充盈,务书人榜中辈出,作古之士已载史册。现如今已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近20人。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绵云,其系统控制研究成果在国内广泛应用,学术论著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并出任国际一般系统论研究会执委会主席,国际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中国分会主席等职,经委退休干部—陈绵东,各类图书收藏近万册,退休后仍坚持读书,写作、书法等文化活动,其草书书法很有造诣。
尖山河陈氏系历史上著名的“江州义门兴立祖伯宣公”的后裔,人丁兴旺,耕读远扬,为了世代传承之根本,在祖传族谱的基础上,于光绪十八年(壬辰)完成了续谱之大事,其派行为:
子德继君光,
复天化金芳,
正大绵世泽,
忠厚立纲常,
克绍先宗绪,
文章耀万邦。
史料记载,明代时人称阳明先生的理学家王守仁,曾为陈姓写过谱序,序中说,陈姓子孙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富有贵,有贫有贱,有智有愚,有贤有不肖,自祖视之,则皆子孙也。何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之分。 (陈世喜)
相关新闻